上他们留宿的地点,侦查员发掘了新的物证, 是滕飞和刘羽微留下的, 其中包括刘羽微准备送给滕飞的一个香囊,可能因为那天早上去看日出太匆忙遗留在了那儿。
后来滕飞处理现场时,也因为时间仓促, 遗漏了少量物证,但因山林僻静, 风沙掩盖, 从无被人发现。至此, 滕飞杀害刘羽微的证据链全部完整。
这几天孟思期的情绪并不好,她本不是很感伤的人, 但滕飞和刘羽微的故事却给了她太大的冲击。
唐小川赵雷霆他们同样也有一段时间情绪低落, 但也许因为经历的案子多,治愈能力强, 很快就投身进紧张工作当中了。
在做最后的笔记整理时,孟思期整理了滕飞的少年经历。
十年多前, 滕飞的父亲是个木工, 平时走南闯北,挺受村里人尊重, 春节时, 几个亲戚和村民一起将布票交给他,请他到乡里供销社帮忙买布。
滕飞父亲这一趟出门后,不知道什么原因, 就再没有回来。
一开始大家认为他遭遇不测,还很同情, 后来闲言闲语开始起了,说他是卷票潜逃了。
他们逐渐集合在滕飞家用尽办法索要布票,滕飞的妈妈本来身体不好,经受丈夫失踪和亲朋的折磨,双重打击下,一下子病入膏肓,去世了。
十三岁的滕飞带着比自己小五岁的妹妹滕蓉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滕飞吃苦能干,还能读点书报,这样生活才维持了下来。
结合滕飞成年的经历,孟思期试着给他侧写。孟思期最近就在啃读犯罪心理侧写类书籍,她也希望学以致用,能够侧写出滕飞的犯罪心理。
十岁左右的滕飞因为父亲失踪一定痛苦迷茫过,那是他人生第一个重大转折点,也许他还一直渴望父亲回家,连母亲去世前夕,他仍旧还在渴望,可能最终,他开始怨恨父亲的“不辞而别”。
但他又似乎在父亲失踪那件事当中看到一个细节,人在失踪以后,便可以永远销声匿迹,无论失踪的方式有多荒唐。
母亲病故是他人生的第二个重大转折,那一次他不单单因失去母亲而伤痛,他更痛恨那些折磨母亲的人,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人性的冷漠,他的心理防御更强,但也更冷漠,他不会再相信任何人。
妹妹病重是他人生的第三个重大转折点,母亲曾在病逝前让他照顾妹妹,妹妹是他在世上唯一的亲人,他们相依为命。
他写作之初,在县报发表过一篇朦胧诗,将他和妹妹比喻做两颗小树,在风雨中摇曳,他必须长高长大,保护着她。
直到她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