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河南平阳有不少达官贵族强占民田,平阳长公主莫不是也曾做下同样的事儿?
刘挽在气氛凝重的时候出来,刘据被她丢在屋里继续练字,同刘彻、卫子夫见了礼,刘挽的神色并无异样,刘彻同卫子夫道:“你带孩子们去看看晚上用的菜色。”
刘彻是在借机打发卫子夫和卫长公主、刘嘉。
卫子夫没有半点迟疑,领着两人女儿,将宫人们全都唤退去。
“姑祖母送上的?”刘挽询问一句。刘彻应一声,“朕原以为他们下手再狠也不过如此,现在看来大汉的情况比朕所知道的更严重。”
“父皇依然没有做下决定。”刘彻心里难受,可是有一个问题并非刘彻能够忽视。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馆陶大长公主所披露出来的田地有两万亩。大汉多少的勋贵,多少的世家,倘若全都彻查,大汉将会引发多少动荡,后果是大汉承受得起的吗?
“匈奴是劲敌。”刘彻确实下不了决心,刘挽道:“不如,民不告则官不究。”
第321章 私心太重
刘挽知道刘彻痛心, 痛心各家够狠,妥妥要亡大汉的前奏。
可同样,刘彻要是下狠心整治,与之而来要面临的何尝不是须得接受天下动/乱的可能。
既然如此, 想个折中的办法, 不必一口气解决, 一个一个的解决。她提出的所谓民不告则官不究, 未必不是惑敌之策。
刘彻目光闪烁着精光,“民不举则官不究。办法不是不可以, 有一个问题同样不能忽视。他们会变得越发精明, 倘若将来想查时, 未必能查得出来。”
“事情做了, 必有痕迹。”刘挽觉得再聪明的人,无论他们用多少办法,都无法完全抹去所有的痕迹。况且,现如今的人都捏着免死金牌。
对的, 没错, 大汉的律法对于官勋贵族都有特权,那才是满天下的士绅贵族有恃无恐的根本所在。告了,他们捏着特权,也并不会因此伤筋动骨。故,民告又有何用?
大汉的律法,大汉的律法......
刘挽捏紧手, 有些话属实不适合说出口, 然不吐亦不快。
“有别的话不妨直说。”刘彻半响没有听见刘挽说话, 又问上一句, 视线落在刘挽的身上, 不曾错过刘挽流露出的那份踟蹰。
刘挽偷瞄刘彻一眼,刘彻挥气道:“说,朕听着。”
“先说好,我胡乱想的,要是父皇觉得不舒服大可改了。别骂我。”刘挽赶紧解释一番,她知道律法是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发展,和政策一样,都在不断的改进,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