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突尼斯。
这也代表着,法国和意大利之间即将展开一场激烈的外交争端。除非有一方能够主动退让,要不然这场外交争端极有可能演变为一场战争。
甘贝塔作为法国外交大臣,自然清楚法国在欧洲的外交处境。这件事处理不好对法国来说并不止一场战争那么简单,甚至有可能会让法国的外交处境走向极端。
欧洲大陆上满打满算也就七个列强,除了保持中立的英国以及法国拉拢之后保持中立的俄国之外,也就只有西班牙和意大利还没有旗帜鲜明的加入孤立法国的德国外交同盟当中。
要是通过突尼斯事件彻底得罪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也代表着法国除了英国和俄国之外,再也不可能与其他欧洲列强国家达成亲密的合作。
至于远在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则完全不在法国的考虑范围之内。毕竟美国距离欧洲大陆太过遥远,先不说美国的综合实力,光是这段距离就足以确定美国无力影响欧洲局势。
心中暗自叹息一声,法国外交大臣甘贝塔面带和善的微笑,信誓旦旦的向意大利驻法大使保证:法国对突尼斯并没有战争的野心,法国的战争行为只是对突尼斯政府展开报复,同时确保居住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公民免受突尼斯边境土匪和土著的袭击。
当驻法大使将法国外交大臣甘贝塔的原话传达回意大利时,意大利政府彻底松了一口气。
法国外交大臣甘贝塔的态度也能再次证明法国并不想和意大利爆发战争,这对意大利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只要能够坐上谈判桌,意大利是完全不怕法国的。毕竟意大利有着西班牙的支持,在数量上是要胜于法国的。
虽然法国不知道费什么代价获得了英国和德国对于法国入侵突尼斯的默认,但在这种谈判的情况下,英国和德国几乎不可能旗帜鲜明的支持法国。
对于意大利来说,只要能让法国走上谈判桌,也就代表着法国不可能独吞突尼斯。
最好的结果,自然是法国放弃入侵突尼斯,意大利加大对突尼斯的殖民投入,在未来几年内完整占领这片土地。
中等的结果就是意大利和法国共同瓜分突尼斯,这也是意大利能够接受的底线。
至于法国独占突尼斯,这是意大利政府绝对不能接受的。意大利首相贝内德托·凯罗里更是向国王翁贝托一世进行过汇报,如果法国铁定心要独吞突尼斯,意大利政府只能选择发动战争,要不然愤怒的民众就会向政府发动战争。
这就是引爆舆论带来的双面性。意大利政府确实会在对法国的战争方面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