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目前来说不怎么挣钱,因为渔船承包或租给个人后,捕到的鱼只能卖给加工厂或者卖鲜鱼到码头的鱼贩子,可现在是鱼多,运输和加工能力跟不上,海边的鲜鱼消费也低,所以渔民很难挣到钱。
而且现在的天气预报很差劲,每年都有好多渔船倾覆,风险极大,所以虽然靠海,海洋资源丰富,却换不来多少钱。
王建昆决定要改变下现状,那就从这8个渔民开始。
他拿出准备好的25长的渔船图纸,跟这些人讲解了一番船的构造,驾驶的各项事项,各种机器设备的功能和用法。
这些渔民听得如在梦里,他们没想到即将驾驶的是这么先进的渔船,不仅有电台,还有磁罗经定位,电子海图,自动舵,气象预报机,最最不可想象的是居然有能够判别鱼群种类的声呐探测仪。
因为他们都是选的今后上船后拿5%的分红,所以听到是用这么先进的渔船捕鱼,都非常的兴奋。
他们原本还想着是开那种16米左右的铁皮包木头的渔船,没什么辅助设备,打算没日没夜的干,这样每月能够多挣点。
现在发现是去开这么先进的渔船,那捕鱼效率绝对是之前那种16米小渔船的好几倍。
王建昆又接着讲了下今后去舟山渔场的捕鱼事项,比如渔船主要捕捞价值高的鱼类,然后有收鲜船明天来把他们捕捞的货收走,价格按照市场上的平均价计算,他们不用来回奔波往返去码头卖货。
听到这,这8个人恨不得立马上船去捕鱼了,因为这条件太好了,到时候他们安心在海上捕鱼就行,不用操心卖鱼,而且他们还都是捕捞当季价值高的鱼种,所以收益绝对非常可观。
他们不由庆幸刚才潘校长去招募时积极响应,不然错过了这么好的翻身机会太可惜了。
接着王建昆跟他们讲好,明天一早去某码头,带他们上船去学习驾驶这种渔船,只有一天熟悉船只的时间,然后将选出一个船队队长,带上其他7个人驾船去上海的金山码头。
他们将在那跟着郑船长熟悉当地海域一段时间,同时陆续的接收渔船,接收派遣来的船工,组成捕捞船队。
离开培训学校后,王建昆驱车去了屯门的一个废品回收站,找到负责人购买了很多废品,当然套路跟在饶州时买废品一样,将他需要的元素富集到一些结构件中。
买完废品,让老板帮忙把货运到屯门的一处人烟稀少的海边仓库。
当天晚上,王建昆将这些废品中的元素和附近山上的一些元素进行组合,制造了10套的移动基站成品,2千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