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4颗卫星的信号了。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王建昆对这颗通信卫星进行了详细的地面测试,确保其上天后能够顺利的运行。
1984年3月22号,王建昆叫上了小舅,与其一起去了指挥控制大厅,观看这第一枚导航卫星的发射。
“报告总指挥,卫星和航天飞机已再次完成检验,一切正常,请求起飞。”上午10点,总指令长在核对完起飞前的所有数据后,向王建昆请示。
“准许起飞。”
“是,各单位注意,10分钟起飞倒计时开始。”
“1分钟起飞倒计时开始。”
“10,9,8,……,3,2,1,起飞。”
因为已经完成过多次起飞和发射了,所以整个指挥控制大厅不再是那种非常紧张的气氛,现场的各工作人员很娴熟的进行着各种操作或者是很自然的分析回传的各项数据。
这次的释放轨道因为是在2万多公里的轨道,所以“启航号”飞行的时间比较久,它先是飞到近地3百多米的圆轨,然后在某点不断启动发动机,让轨道不断变成椭圆形,直到其远地点达到2万公里。
然后再在远地点启动发动机进行减速,让轨道变成2.048万公里的圆轨。
轨道高度稳定住后,就是跟之前发射通信卫星的流程一样了,打开货舱然后由机械臂夹取出“北斗1号”卫星,将其在预定的地点释放。
释放完毕后其又不断的启动尾部的旋转爆震发动机和姿态控制发动机,降低轨道高度,然后还是在印度洋南部地区进入大气层再飞回缅北。
“建昆,卫星释放了,导航测试什么时候开始啊?”
“快了,现在正在对卫星进行纠偏,确保它的轨道高度是咱们预设好的,误差必须在控制的范围内,不然后续进行测试时会影响定位精度的。”
“好吧,那还要多久。”
“应该快了,刚才释放时就是在预定轨道附近的,现在只是进行微调,完了就会打开通信模块进行信号收发测试了。”
“那你给我讲讲这导航是怎么导的吧。”
“好啊,咱们先去吃饭,待会边吃边说吧,已经1点多了。”
“行,确实饿了,边吃边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