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四海集团和星洲集团的发展情况
在将靠近大陆近海的那些可能暴露的移动基站和气象站都处理完了之后,王建昆从香港上了岸。
在那里,他秘密会见了四海集团的执行总裁潘华和星洲集团的执行总裁郑天明。
他俩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并在经过一系列的忠诚测试后,已经去缅甸基地那接受了脑机芯片的植入。
所以王建昆联系他俩非常的方便,并且不用担心因为容貌问题让他们疑惑。
“首长,收到消息后,我已经让集团内负责船舶制造的经理去制定内地市场的开拓计划了,应该一个星期内就能制定出来行动方案,今年一定能在长江上下游选址建设3座中小型的造船厂。”四海集团总裁潘华在会议室里跟王建昆汇报工作时说道。
“很好,之前咱们的计划有点保守了,今年以来内地的政策越来越开放,对这种能提升国内经济技术水平的造船业已经不设阻碍了,所以尽快去做,放心大胆的去做。
船型的话你们去沿江考察确认下,注意一个性价比,要让一般的船老大能买得起。”
“明白,内地有我们的经济考察小组,我会给他们发布任务的,制造那些小型的平地运输船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难度了,就是人手一时半会没那么多。”
“人手不够的话,就加大培训,让那些新人类工程师多带一些徒弟,另外脑机芯片植入的速度正在加快,你在集团内也可以开始选拔一些人,尽量找那些身份简单,家里没什么牵挂的,在通过了咱们的测谎仪测试后就可以送到缅甸去进行脑机芯片植入,这样人手问题就能解决了。”王建昆给出了他的方案。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造船速度,四海集团已经彻底抛弃了以前的铆钉造船和木制件造船,全部采用钢板进行焊接造船。
但是此时国内的电焊工确实非常的稀少,在珠江口的那家合资造船厂已经将广省和福省的自由焊工都招过去了,另外王建昆之前制造的一批新人类工程师也被送到造船厂,一边进行重要部位的焊接工作,一边指导那些新招的学徒工。
但是焊接这种工艺的培训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初步上手至少要培训一个月,要放心让他们焊接船体,那至少得完成3个月的系统培训,并且焊接后可能还会经常面临返工。
所以为了加快造船工业的发展,王建昆不得不加快脑机芯片植入的速度,同时也打算扩大范围。
之前一直是在全解阵内部选拔,并且都是加入全解阵很多年的老成员。
现在他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