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惨烈的米兰德比,米兰双雄两败俱伤!
曼奇尼撇了撇嘴,早在02-03赛季,安切洛蒂就让皮尔洛从前腰更换到后腰的位置,改打组织型后腰了。
皮尔洛是ac米兰中场指挥官这件事,大家又不是第一天才知道。
虽然我暂时还弄不清楚你这套进攻战术的全貌,但限制皮尔洛肯定是没错了。
其实两位主教练都没有想到的一点是,曼奇尼的应对办法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是因为他选对了人。
身为重生者,林风很清楚肋部进攻战术的要害在哪里。
肋部进攻的方式有很多,有从中场发动的,也有从前场发动的。
ac米兰这边显然使用的是组织型后腰从中后场发动的进攻,之所以选择这个位置发起进攻,是因为他们不需要面对难缠的防守型后腰,只需要应付防守能力不强的前锋,而且只在正面有防守压力,不用担心其他方向的威胁。
要是实在不行还可以把球回传给己方的中后卫,极大的降低了丢球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组织型后腰,尤其是像皮尔洛这种类型的球员的战术作用极大的凸显了出来。
他开阔的视野和精准长传,是帮助球队打开局面的利器。
在球场上,肋部地区的视野是最开阔的,如果任由皮尔洛拿球在这个位置观察并从容传球的话,那国米根本就挡不住对方的进攻。
而应对这种战术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贴身逼抢,让皮尔洛离开这个最佳位置,让他的视线受阻,同时也不给他无压力传球的机会。
当然,这种防守策略也不是万能的。
ac米兰的中场发动机并不只有一个,眼看着皮尔洛被对方盯上了,安切洛蒂迅速调整战术,让加图索来掩护他,并安排鲁伊科斯塔承担一部分的组织工作。
鲁大师位置更深,周围的防守球员更多,他持球的压力远比皮尔洛要大。
但鲁大师踢的很聪明,他会从前场的位置回撤接球,这样既能将防守自己的球员拉出来,进一步的打散对方的阵型。
也能跟传球的队友形成互相接应,虽然他背身拿球的时候看不到身后的情况,但面朝进攻方向的队友却能看到并给他做出提示。
于是,只有身后有安全的空间,四周没有防守球员时,鲁大师才会拿球转身,组织进攻。
要是身后有人的话,他不会拿球,而是一脚回敲,把球还给传球的队友。
这种传递看似毫无意义,但其实因为防守球员的上抢,会导致在他身后出现大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