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业说。
林方忠听到方子业这么说后,才鼓起勇气道:“师兄,现在科室里的确有一些闲言碎语。”
“特别是陈芳副教授和彭隆副教授组的同学和师兄们都说,他们全都是陪跑的人。”
“除了熊锦环师兄之外,其他的师兄弟,完全没办法和邓教授组的研究生过招。”
“因为我们得到的资源分配就不均一。”
“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留本院,他们要考虑的是去哪一家地级市医院。”
“甚至,想要考博的话,我们科室的名额,都会被我们组的学生固定!~”
方子业点了点头,反问:“但事实呢?”
林方忠瞪大了眼睛,没懂方子业的意思。
“事实就是,韩元晓教授的博士,更可能是韩元晓老师的硕士,我们组的博士,更可能是我们组的硕士。”
“其他的师兄弟们,能拼就拼上来了,没拼上来的,也就都走了。”
“想要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客观的公平。”
“那就是在留院、考博的那一刻,保证机制公平。”
“现实也是如此。”
“有人连饭都吃不起,有人却天天请家教,上各种培训班。”
“但是,不管再怎么不公平,为人父母者,有能力的情况下,都不会在能让孩子上补习班的前提下,让自己的孩子去体验饭都吃不饱状态下还要学习的感受。”
“医院之间也是如此。”
“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每年能拿到的省级科研经费与我们医院创伤外科就有很大的差距。”
“高校之间也不可能公平。”
“华清与京都大学得到的经费支持,远比其他高校高。”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些高校,也不是从第一开始,就是全国第一流的。”方子业回。
林方忠接道:“但师兄,华清和京都,不就是占了地利优势,优秀生源资源集中优势么?”
“那又如何呢?这已经是客观的局面,你改变不了,京都大学和华清大学也不会容忍你去改变现状。”
“我们能做的,要么就是去加入它们,要么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搜罗一些真正懂行的优质生源,完成新一轮又一轮的生生不息。”
“有什么本事吃什么饭。”方子业说。
“到门诊了,以后再聊这个话题吧……”
方子业主动结束了话题,不过,他才进到骨科门诊所在楼层,手机就闪起了信息——
来自湘雅医院的周彦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