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夏天,房子建好,晒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住进去了。
十一,地里开始扒苞米,知青们有些跟不上速度。
村里有的人就嘀咕,“同样是知青,红星就比他们干的好。”
这话知青们能愿意听吗?
再者红星是谁呀?也是知青?他们怎么不知道?
于是过去问。
“就那小伙子呀。”村民给指。
休息的时候,大伙就过去找红星问了。
“你也是下乡来的知青,以前咋没见过你呢?”
“你没住在知青点啊?”
一连三问。
红星点头,“对,我住在我姥姥家。”
众知青疑问,“你姥姥家?不是你哪儿的人?”
红星,“我就县里的。”
众知青,“你县里的,你报名下乡?”
红星,“不可以吗?我不想待在家里吃白饭。”
众知青,“.......可以。”
“那你住你姥姥家,是不是挺好的。”知青们很羡慕。
住在姥姥家吃饭各种啥的肯定很方便。
红星,“那肯定的,我都住了好几年了。”
众知青:散了散了,他跟我们不一样。
人家外皮是知青,但内里是本村人。
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红星对于自己现在的状态特别满意。
他是知青,下地干活有工分挣,吃住在他姥姥家,吃的好喝的好睡得好,哪哪都舒服。
爸妈妹妹们还能天天见。
确实他跟村里人没啥区别,但他是知青,嘻嘻。
十二月份,顾大姐家来了消息。
大儿子赵青木要结婚了。
苏荷问顾母,“妈,青木对象哪个村的?”
顾母,“不是哪个村的,是下乡的知青。”
“知青?”
“对,是知青....”
原来是夏天那会儿,知青下乡,有个女知青住到顾大姐家,然后跟顾大姐大儿子赵青木看对眼了。
这忙完秋收就准备结婚了。
真是改变了,书里顾大姐大儿媳不是知青啊,就是村里姑娘。
结婚定在一个星期后,选了好日子十二月九号,阴历十月二十。
苏荷顾建华俩人随了一对枕巾。
顾父顾母这个当姥姥姥爷的买了一对暖壶,顾二姐一对茶缸子,顾三姐王组长俩人则是随了一对毛巾。
他们这年代结婚亲戚随礼实用为主,大多数都是枕巾毛巾茶杯肥皂盒等物品。
新娘子长得挺秀气,南方姑娘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