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了自己的儿子后,吕氏的余光不经意间扫过左边的朱允熥,又看了看朱允熥的两个姐姐,她的眼神中,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
“嫡庶之分!”吕氏在心中暗自咬牙切齿:“该死的嫡庶之分。”
“如果不是这嫡庶之分,我就可以随太子一起入宫赴家宴了,如果不是这该死的嫡庶之分,我或许已经成了太子妃,允炆早就已经成了世子。”
吕氏紧紧握着手,极力平复着心底的不甘不满:“终有一日,我一定要成为太子妃,让允炆堂堂正正地成为嫡世子。”
此时的吕氏,表面上依旧风轻云淡,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容,但她的内心,却如同汹涌的波涛,久久无法平静。
或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殿内其他嫔妃听到吕氏二子所问,皆是大气都不敢出,她们微微低下头,眼神中透着一丝畏惧。
吕氏在东宫已然大权在握,无人敢违抗她的意志。
她们只能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小心翼翼地动着筷子,生怕一个不小心,便会触怒了吕氏。
时间悄然流逝!
大宁府,会州城!
五万整编的元降卒已入驻会州城境内的军营。
军营的四周,高高的围墙矗立,上面插着大明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围墙下,巡逻的士兵脚步整齐,眼神警惕。
校场之上,五万身着大明军服的降军整齐排列,他们的军服虽崭新,但却未配备战甲兵器。
在他们之中,凡是小旗之上的职位,皆由大明边军调拨而来。军官全员皆是大宁边军将士。
原本朝廷的命令是总旗之上为边军调拨,但经过朱应深思熟虑后,他上奏兵部,言辞恳切地提出小旗作为军中基层军官,至关重要,理当完全掌握在大明之手。
这份奏章,朱应写得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经过朱应上奏后,得到了太子朱标亲自批阅,准予施行。
自小旗之上,五万降卒全部军官皆由大宁边军将士中有功之士担任。
如今,这一支整编军队已经被朱应亲自训练了八个月。
在这八个月里,朱应每日早早便来到校场,与士兵们一同训练。
经过这八个月的艰苦训练,这一支降军已初步形成了战力,并且也完成了大明军制上的磨合。
点将台上,朱应身着一身大明军服,并未身着战甲,一头长发束在脑后,显得格外精神。
当朱应扫视着校场上的军队一眼后,随后,猛地一挥手,大声喝道:“出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