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承乾成为别人阻止李世民查看国史,改写国史的障碍。
皇帝的脸色肉眼可见的舒缓了下来,他点点头:“你说的有理,朕错了,你继续。”
李承乾拱手,诚恳的说道:“父皇,儿臣今日之所以将太子言行录亲自送来,实际上是因为这太子言行录,儿臣虽然没有看过,但是编写它的人,是经过太子詹事,太子少詹事,太子中舍人,太子洗马等人精心挑选的可信之人。”
皇帝微微一顿,目光看向了角落之中的褚遂良。
“是的,便如谏议大夫一样,一样是父皇最信任的人。”李承乾神色坦然的抬头,说道:“而且,他也是舅舅,房相,舅翁,姑父,还有刘相,岑相,精心挑选出来的记录父皇起居的人,多年来,他们从玄武门跟随父皇到今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磨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所做所行,难道还不值得父皇信任吗?”
李世民这下子彻底的清醒了过来。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杨师道,都是当年从玄武门一路过来的亲信之人。
他们是断然不会让人诋毁玄武门的正当性的,也不会允许别人随意的乱写。
甚至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高士廉几个,他们本身就有兼修国史的职责,所以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便是有什么人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几个也会订正过来。
“至于说后人评说,儿臣觉得没有什么可需要担心的。”李承乾神色激动的拱手,说道:“父皇自登基以来,灭东部突厥,灭高昌,灭吐谷浑,南北征伐,东西纵横,无敌于天下,大唐百姓生活安定,诸业繁荣,天下日渐有盛世之兆,史书记载,也只会夸赞父皇,不会与那些瑕疵计较的。”
李世民突然感慨的笑了起来,说道:“朕于诸事,还没有你一个小儿看的通透。”
“父皇当局者迷而已。”李承乾继续拱手,说道:“儿臣如今依旧记得,当年颉利在大殿之上跳舞,祖父是何等的高兴,何等的开怀,便是他也都为父亲的武功而赞叹举杯,父亲又何须担心其他。”
马周跪在一旁,听到太子在悄无声息间,将对皇帝的称呼,改成了父亲,对高祖皇帝的称呼改成了祖父,一句话之下,皇帝立刻便陷入了回忆当中。
李世民不由得想起当年击败东部突厥,生擒颉利,让他在两仪殿大跳舞蹈的事情。
就是在这里,就是在这座宫殿当中。
那个时候,他的父亲是真的开怀,以至于在之后,甚至亲手举杯道:“二郎,做皇帝,父皇不如你啊!”
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