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他管。
“一般来讲,五到十日之内。”于志宁面色凝重的点头,众人不由得呼吸一窒,也就是说一切会在五到十日内发生。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诸卿,没有人希望发生什么不可测的灾祸,孤也希望他们能够悬崖勒马,但该做的准备必须要做,如此才能保全孤和诸位的身家性命。”
“喏!”众人齐齐躬身,神色凛然。
“所以,此种诸事,一切以于公为主,于公制定应对之法,所有消息,传入门下省,然后再传入孤这里。”李承乾看向众人。
“喏!”众人抬头,看向于志宁,门下省距离武德殿是朝中所有官廨最近的,便是房玄龄都没有于志宁和李承乾近。
于志宁点点头,看向其他众人说道:“还是以编修《五代史志》的名义,褚公注意门下省和尚书省,御史中丞注意御史台,武阳郡公注意军中其他地方,他们真的若要动,通化门虽是主力,但其他地方也必然会有策应。”
“是!”众人对着于志宁微微躬身。
“很好,诸事于公调遣,孤这里也做一些事情,将他们的注意放到孤的身上。”稍微停顿,李承乾看向于志宁说道:“于公,孤想调一个人回京,探一探这长安城中的动向。”“敢问殿下,何人?”于志宁目光谨慎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低头,轻声说道:“右屯营将军,谯国公,柴哲威!”
众人抬头,惊讶的看着李承乾。
他们原本以为李承乾是要调自己的亲信回长安,没想到他调的竟然是柴哲威。
“若是柴哲威对长安城中的事情一无所知,那么悄悄的将他调回长安,在关键时刻突然出现,那么一切能很快的解决,甚至可以悄无声息的解决。”李承乾抬头,轻声说道:“若是他知情,或许能让他们将更多的目光落在孤的身上。”
李大亮低头,然后拱手问道:“殿下,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现在立刻抓人?”
现在立刻抓人,就能将所有一切的隐患彻底扼杀。
“依靠什么?”李承乾看向于志宁,说道:“于公如今虽然是参知政事,拥有临机决断之权,但也仅是临机决断,我们没权越过刑部和大理寺去调查的,而且看父皇的意思,也是不想将事情闹的太大,毕竟当年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一次了,父皇绝对不想再看到第二次,那样史书……”
众人听到“史书”两个字,立刻就彻底明白了过来。
玄武门事变已经让皇帝在史书上的评价差上许多了,若是再来一次,那么他这些年治理天下的功劳,也会被抹杀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