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看向苏淑,说道:“爱妃应该知晓,佛寺常立于闹市之中,而道观则以山野为多。”
“是!”
“佛寺广大,又常受供奉,金佛自不必多说,孤真正在意的,是田地,是赋税。”李承乾叹息一声,道:“很多豪门权贵,常常数百亩数百亩的将田地投献佛门,权贵没了田自然不用交税,而佛门有了田也不用交税,以至于百姓争相效仿。最后的结果便是佛门越富,国家越穷。”
苏淑点头赞同,这种事情,史书并不少见。
历次灭佛,根本原因还是如此。
“孤并不反感佛陀,但对于佛寺,孤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能够建在一些荒野之处。”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天下崇佛之人甚多,若是因此,他们能够将荒野改造成良田,偏僻子之地繁盛,则于国于民皆佳。”
“殿下可是有什么想法?”苏淑最是了解李承乾,她知道他从不信口开河。
李承乾笑着点头:“爱妃知道的,长安洛阳水运勉强,渭水充沛时,一切尚可,一旦渭水不足,水运便难行,从而导致江南的粮草无法运到长安来。
所以孤曾经想过要修缮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道路,但总是没有一个好的办法……”
“所以殿下是想要让玄奘法师在长安和洛阳的某个地方建立寺庙,然后让天下权贵,百姓和僧人,将这条路开辟出来。”苏淑惊讶的看着李承乾,这种办法,恐怕整个天下,也没有几个人能想的出来。
“爱妃觉得可行吗?”李承乾转过身,认真的看向苏淑。
“想法是可以的,但是玄奘法师愿意前往孤僻之处吗?”苏淑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现在或许不行,但将来呢。”李承乾眼神冷笑,现在的他,还是太子,但将来可不一定。
若是真的能够彻底的扩宽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道路,那么大唐对于天下的控制将会大大增加。
长此以往,甚至能够增强大唐的国运。
他可不想后面再有什么安史之乱,最后大唐被胡氏欺凌,乃至于国祚没有三百年就亡了。
将心思压回了心底,李承乾看着苏淑说道:“这些都是将来的事情,以后再说,不过眼下,孤还有些事情,需要爱妃帮忙。”
“殿下请讲。”苏淑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什么政事,民生,这些并不是她所擅长。
“年底了,孤要关心长安百姓过年之事,同时还有天下宗室官员一年考核之事,另外还有地方官员上下调动,慰问军中士卒,最后关心致仕老臣,有些事情孤顾不上。”李承乾不由得叹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