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来。”李承乾看向殿外。
太子通事舍人岑长倩,引着给事中李义琰,一起进入了殿中,同时对李承乾拱手道:“殿下。”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魏卿,骆卿,岑卿,李卿留下,其他人都出去吧。”
“喏!”殿中两侧的诸太子舍人,全部起身拱手,然后退出了殿中。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坐!”
“喏!”骆宾王虽然有些诧异,但还是跟着魏玄同一起坐在了右侧。
同时,李义琰,岑长倩坐在了左侧。
李承乾看了四人一眼,然后平静的说道:“诸卿都是文采斐然之士,有进士出身,也有文辞超凡。”
李义琰,岑长倩,魏玄同三人,不由自主的看向了骆宾王。
除了骆宾王,他们三人都是进士,但即便是他们,也必须承认,在文辞方面,他们不如骆宾王。
前年骆宾王科举不第,如今两年沉淀,想来明年中举不难。
“长安城中,如今讨论最多的,就是该如何处置晋王之事。”李承乾轻叹一声,看向殿外,说道:“多数而言,从轻处罚晋王,是不是对后世不利,然而从重处罚,父皇如今身体又不好,这不孝不悌的罪名,难免落到孤的身上。”
皇帝回宫,就躲进了宫里,准备他自己的罪己诏。
朝堂的事情,交给了诸位宰相和政事堂,
处理李治的事情,交到了李承乾的手里。
虽然长安群情沸沸,但是实际上,还是稳定的在按照李承乾他们在骊山上说的在进行。
李义琰有些诧异的看了李承乾一眼,低声说道:“臣以为殿下在骊山所言,是能从根本上解决事端的,只是如今人心有些难以接受,所以才舆情沸沸,如今只需一段时间过去,朝中正式处罚结束,便会逐渐消停下去。”
李治的事情,虽然昨夜死了不少人,也抓了不少人,但是还有很多的朝中官员有意或无意也牵涉其中。
这些人,是杀,是贬,还是流放,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清理。
李承乾现在做的,就是这些事。
“孤在意的不是这些。”李承乾摇摇头,说道:“是太子妃,太子妃昨夜跟孤在说,今日的事情,皇太孙和他的几个弟弟都在看着,如何处置,才能不影响他们,孤现在心中也是阵阵纷乱。”
四人相互对视一眼,魏玄同开口道:“太子妃所担忧者,无非就是将来诸皇孙也效仿今日之事,若是要避免今日之事,那么必然要重处晋王,重处晋王,则难免让诸皇孙见到兄弟相残之事。”
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