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李承乾推着李世民走出承天门的时候,所有人都吓的赶紧跪倒在道旁叩首。
行在道路中央,李世民轻声说道:“朝中诸臣,房玄龄年纪大了,也就是你让他早日卸下了尚书省的政务,不然的话,他恐怕早就撑不下去了。”
李承乾点头,如今朝中的贞观老臣,年纪都大了。
“可即便是如此,他也支撑不了几年了,你心中要有准备。”李世民神色平静。
“是!”李承乾推着李世民往朱雀门而去。
“至于你舅舅,他现在看似康健,但支撑中书省,也不会超过五年。”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五年后,他的身体也不行了,你记得让他早点休养。”
“儿臣明白。”李承乾点头,长孙无忌之所以能够在众多贞观老臣病逝和致仕之后,依旧以令人难以想象的精力来处置尚书省的事务,就是因为早年的时候,李世民让他做了司空,远离具体政务。
繁重的朝政,实际上也是杀人的利器。
“至于其他人,李勣太过摇摆不定,唐俭也要致仕了,马周的身体不好,于志宁是个谏臣,来济太单薄了。”
李世民抬头,看向两侧的三省六部衙门,继续说道:“杨师道最是没用,阎立德性格太直,李袭志也要致仕了,刘德威熬不过你舅舅,崔敦礼还不如李勣,所以,你得想想,在刘仁轨他们那批人成长起来之前,你想用谁做尚书左仆射。”
李承乾轻轻低头,说道:“御史大夫孙伏伽。”
“他?”李世民微微抬头,说道:“他的履历不够吧,用他,你为什么不用于志宁?”
“孙卿和于相虽然同是谏臣,但孙卿实务偏多,而且他是大唐第一位状元,儿臣打算过两年,就让他以御史大夫,检校雍州都督,做个几年也就差不多了,正好在舅舅之后接替他,先做尚书右仆射。”李承乾低声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那么李勣呢。”李世民突然轻拍额头,说道:“朕怎么忘了,那个时候,该对高句丽下手了。”
“是儿臣会以英国公为特进,安东道行军总管,安东道安抚使,安东都护,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承乾瞟了西昌州方向一眼,然后说道:“就如同卫国公一样。”
“李靖的儿子李德謇是你的亲信,李勣的儿子李震是尚辇奉御,倒也是可用。”李世民轻轻点头。
李承乾却是稍微有些苦笑,李震的身体不是很好,他恐怕寿命不永。
李承乾稍微有些担心的是李震的儿子李敬业。
他也不是个令人安心的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