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天,麓水陂便一片茵绿,来不及播种的土地,就种些豆菽和蔬菜。
幢民们勤劳的令人叹为观止,连一些旱地也种上了桑麻。
即便春耕完结,各幢幢主也领着青壮推着木车上尼丘山伐木,储备干柴。
女人和孩子则在田间地头采摘野菜、割青草。
春天里,到处都透着一股勃勃生机。
日子虽然过得忙碌而劳累,但她们眼中的那种绝望和麻木逐渐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希望。
刘道规拿自己的钱财为他们买粮食,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忙碌之中,日子也过得飞快,回广陵的时间一天一天的临近。
士卒们吵吵闹闹,都希望刘道规早日回去。
“依我看,咱们好不容易在兰陵站住脚,手上握着三四千的流民,干脆不回去算了!”刘遵每日左拥右抱,快活的不得了。
不过他孑然一身,在广陵和京口都没有什么家人,但别人不一样,有家有口,发了一笔横财后,都盼着衣锦还乡。
“此地虽好,但莫要忘了,北府才是咱们的根基。”刘道规没有冲昏头脑,手上最大底牌是四百余北府军,没了他们,便是没了刀。
之所以能在兰陵打开局面,一是靠着北府军,二是靠着彭城刘氏的虎皮。
没有这两样东西在,本地的这些豪强、流民帅,根本不会听从号令。
高珣道:“离了北府咱们什么都没有,有朝一日兰陵富足起来,上面一道文牒下来,到手的东西还是要成了别人的。”
荒田无可耕,一耕有人争。
兰陵废弃这么多年无人问津,而一旦富足起来,肯定会引起豺狼虎豹的注意,到时候没有北府军撑着,迟早被别人夺了去……
这种事情,刘道规在京口见过太多次了。
刘遵连连摇头,“那还是回广陵吧。”
刘道规安慰起众人,“放心,咱们这次回去又不是不回来了。”
桓承之都死了一个多月了,一直都没有人追究,风头已经过去了。
袁鹤掌握了前部,刘道规回去说不定还能与他联手,一同架空桓弘。
兰陵这边是钱袋子,而广陵那边则是前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按皇帝和司马道子这么闹腾下去,江左迟早会大乱,刘道规的志向,绝不是区区一座氶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