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有心之人,连袁鹤也一直怀疑自己……
刘道规心照不宣,“你需多少?”
这种双赢之事何乐而不为?
“我这几日粗略估算一番,至少二十五万缗……”刘穆之还真敢开口。
“刘兄太看的起我了。”刘道规一阵苦笑,二十五万缗……自己所有的家当都算上,再砸锅卖铁也凑不出来……
果然盐铁这种大生意,不是小人物能玩得转的。
制盐不是简单的将海水晒干就完了,先要往盐池里面投放草木灰,获得卤水,再经过过滤、熬煮、淋卤提纯等等工艺,复杂繁琐。
草木灰、柴、卤、人力,制盐所需的各种铁器,每一步都是钱……
不然这年头的盐也不会这么贵。
“道则莫急。”刘穆之从怀中掏出一张佐伯纸,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各种数目,原来他早就做好了规划。
“工期太长,我准备分三年完成,明年先投入七万缗钱,重建九座盐场,出盐后,买了钱,有了收益,再逐步重建其他盐场,使琅琊成为淮水以北最大盐场……”
刘穆之指着纸上的数目逐条讲解,条理清晰,思路也非常明确。
七万缗钱,刘道规倒是能凑出来,反正钱堆在青光寨也没什么大用,放长的还容易生锈,还不如投出去。
这年头最赚钱的生意就是盐、铁、人三项。
换做别人刘道规还要考虑一二,但如果是刘穆之,根本用不着疑虑,只管投钱便是。
“给我五天,钱定然送到开阳!”
一下拿出七万缗钱,基本掏空家当,刘道规还真有些舍不得,思来想去,决定拉大舅子曹霁一同入伙。
私盐这么大一块肥肉,自己一口吃不下。
曹刘两家都是自己人……
“琅琊位于边境,百姓穷困潦倒,盐场若能建成,百姓能吃上一碗热饭,道则功德无量。”刘穆之一脸感慨。
刘道规肃然起敬,没想到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琅琊百姓,这年头这种人已经不多了。
江左官道上,从上到下,哪一个不是拼命的往自己怀里面搂?
有几人在意下面的人活的怎样?
“刘兄放心,此事必成!”刘道规削尖了脑袋弄钱,本质上也是为了治下的八幢,平日里的个人费也不多,对醉生梦死、天酒地没多大兴趣。
私盐生意,天时地利人和皆聚,不可能不成功。
送走刘穆之,去找曹霁商议借钱之事,半路上却被一群北府老卒们拦住了。
“不知参军何时带我等入山剿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