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的水准。
最关键的是,还是以前一样没啥主观能动性。
“西南列国,以黔国公沐天波为主,任国玺以吏部尚书,设各军民宣慰司管辖地方。”
“龚尚书和雷阁老留守云滇,地方之事交给他们。”
朱慈煊坦然以对:“请扶阁老统管朝堂,待孤收复东南沿海,即可迁至粤东。”
大事已定,就剩如何出兵了。
李定国领改名忠义营的原大西军,在云滇拖垮清廷财政。
朱慈煊自己领一两万军队转战东南,分散清军给李定国创造出滇的机会。
但关键是如何转战。
走元江过广西府广南府,进入桂西,但那里有吴三桂尚可喜。
没有人敢小觑这两人。
吴三桂在木邦滇西两败。
一是朱慈煊使计,让其不用主力浅浅试探下流亡的大明,明军靠准备的防御工事将其拖垮。
二是奇袭断粮和八旗内应,逼着他撤退。
说白了,朱慈煊和明军根本没怎么和吴三桂的辽东精锐碰撞过。
就是朱慈煊有挂和那么多猛将,也只敢说野战和关宁铁骑五五开。
吴三桂可是崇祯朝最后的名将,在关宁锦防线,洪承畴和皇太极决战时,能用两千人正面击溃同数量的强劲八旗。
后面,更是将刘文秀赶出川蜀,将李定国赶出云滇。
尚可喜也是隐隐压过吴三桂和李定国。
在肇庆新会两败李定国,彻底断绝大西军出征的机会,逼着败仗的李定国为防孙可望降罪,去安龙救助永历帝自重。
尚可喜守城,天下名将谁敢轻言能突破。
胡一青以前和焦琏冲阵大破清军,就是靠王永祚火器掩护。
而吴三桂和尚可喜远胜于他们。
不走广西府广南府,那就是从澜沧借道安南。
山路崎岖都还好说。
关键是安南复杂的局势。
安南现在是郑阮莫武四家博弈。
和大明亲近的莫家现在就剩一个土司,而靠近桂粤,尊奉黎主的郑家根本不鸟大明。
永历帝在粤东也不是没向郑家借兵借粮,完全不给回应。
兵事自有朱慈煊李定国和军师们商议。
文臣们现在最关心的拥立太子继承大统。
没有拥立之功,本就看不上他们的太子殿下,保不定将他们丢在夷荒就不管了。
登极大典结束后,多数文武大臣就要迁至洪沙瓦底了,他们自然是要好生准备一番。
而对年号的确定又是一番争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