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父皇这话,都是禁不住怔了一下。
而后忍住笑意道:“啊,对对对,父皇说的对。”
朱元璋自动忽略了几个臭小子口是心非的敷衍,全当他们说的都是真心话。
他让老三前往国子学,并不是心血来潮的突发奇想,也不单纯是为了堵老三的嘴。
而是因为,他想要动儒家这棵根系极其发达的老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想要让大明变得更好,朝着自己所想要的方向发展,不让大明走上老路。
教育这方面,是必须要进行改变的。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才能扭转很多人固有的观念。
以点带面,让越来越多人认同自己做的事情,并投身进去,共同努力。
但是,想要动教育这块,又谈何容易?
哪怕自己并不是真的要废除儒家,只是准备往里面多塞些新的东西进去,也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
会令得无数所谓的儒家正统之人,拼死反抗。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儒家流传到现在,所形成的种种固有看法,可比一座大山大太多了。
况且,自己要做的,涉及到的不仅仅只是成见,还涉及到了许多人切身的利益。
学问之争,历来都是极其残酷的。
儒家又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直作为主流流传到现在的。
方方面面都是它的影响。
在这等情况下,想要动它何其艰难?
是必然要流血,要分高下,决生死的!
那么此时趁着机会提前布局,将老三给弄到国子学那里,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了达到目的,朱元璋并不介意多杀上一些迂腐之人来祭旗。
但想要把事情做成,并不是一味蛮干就行的,需要讲究方法,讲究策略。
他性格虽急躁,却并非没有城府,不知道动脑子的人。
若只会蛮干,早就死在了元末乱世里,根本就不可能开创大明。
而今,在后世生活十五年后,他眼界变得更加宽阔,处理事情自然更加成熟,稳重。
杀是他喜欢用的手段,却并非唯一手段。
朱棣在一旁看的那叫一个眼热,那叫一个急切。
二哥和老三这个贱人,都得到了这般大的奖励,自己的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说不定比老三这贱人的,还要更好。
如此想着,满心都是急切和期待。
在朱棣如此想着时,朱元璋的目光落到了他的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