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大哥的话,丁义眼前一亮,他上次其实就想去。但他也知道,大哥是家里顶梁柱,哪有老大轮不到,轮着他的?
在听了大哥说他被留校任教后的待遇,丁义要说心里一点想法也没有,那才是假。
谁不想往上走,把日子越过越好呢。
丁义希冀的看去,丁老汉愁容满面。
他两子两女,儿子都成亲娶妻,女儿也都嫁了出去。
他家的人口在村子里,算是少的。
也就是因为这样,丁老汉才愁啊。
“你后面在学院里教人,肯定是不回来的。老三也去了,家里的地怎么办?”
是啊,地离不开人。
要是都走了,地里活谁干呢?
不种地,一家子又吃什么?
丁义失落垂下了眼帘,心里也清楚了他爹的意思。
对此,丁仁早有预料。
“没事的爹,三弟可以学做腌菜或是做酱。这些在家也能做,就是要的盐多些。做好了,也需要时间。农闲的时候可以周边村子卖一卖,或是拿去城里,卖给饭馆也不是不行。”
丁仁又想了一下,“学做其他的小吃也可以,农忙卖不了,农闲能卖啊。反正农闲的时候,也要出去找活干。”
丁老汉听着有道理,丁义眼睛又亮了起来,期待的看向他爹。
儿子心里想什么,做爹的哪里看不出来。丁老汉看向三儿子,说道:“成,等那学院招人的时候,你也去选一个学。”
丁母看着三儿子高兴的蹦起来,她也松口气,拿着背篓去灶屋。
进去后,她靠近了三儿媳,把背篓里装着红烧土豆炖牛肉的大海碗端出来,轻轻的放在灶台。
“行了,快抹抹眼泪。你大哥和你爹说了,叫老三后面也报名去学。”
王花吃惊的抬头,脸上眼泪还没干呢。
这事好事,是她梦寐以求的好事,但也有迈不过去的担忧。
“他走了,家里地咋办啊?”
丁母说:“学了手艺,农闲的时候出去摆摊。”
这样不耽误农活,又能有一门赚钱的营生,王花喜笑颜开,给灶膛里添柴火,“这样好。”
丁仁进屋后,从腰带内侧缝着的暗袋里掏出一串铜钱,他交给妻子刘芳,“这是买东西剩下的,你收着留用。遇到卖那麦芽糖的货郎,给孩子们买些甜甜嘴。”
刘芳把铜钱收下,“他们吃过了糕点,怕是要天天记着糕点的味道。哪还能想麦芽糖呢。”
“那下次回来我再买。”说着,丁仁又掏出一根紫色的发带,“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