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的形式加入,三名导师都是已经成名的唱作人,时诀算是个助力人员,像他这样的还有四个,都是已经出过大热歌曲,但却没怎么露过面的幕后人员,主要帮忙给自己小组的人做整合,有缺失的部分,帮忙补充。
乐阳唯一给时诀开的后门,就是让他提前挑选了组员。
时诀听了全员的声乐资料,选了几个人。
节目出来,走向比较出人意料。
时诀的歌声算不上吸引人,但他作歌的过程却引发了极大关注,当然,还有他的脸。
乐阳的高层曾经讨论过,时诀的声乐条件称不上最好,他最精华的地方其实在于他有一种敏锐的音乐洞察力,而且接触面很广,非常擅长将不同元素融合在一起。在录音的时候,尤其乐器录制的时候,他展现了夸张的实力,别人大多只能拿把吉他,最多再弹弹钢琴,但时诀能掏出多种乐器,基本靠一个人,就将编曲内的乐器全部实录。
很难想象,一个弹吉他的人,同时还会拉二胡,甚至还会吹长笛。
节目里有人问过,他怎么学这么多乐器,时诀说,是小时候家里让学的。
这种举重若轻的表现分外迷人。
时诀还有一个优势,他能准确抓住组员想要展现的东西,有一些人不善口舌,磕磕绊绊跟他说了一会,他就能做出他们想要的效果,他有这种敏感性。
录制过程很顺利。
节目录制结束那天,时诀又回了sd,他本来想去歇一歇,结果一进店,看见休息区里好几个会员聚在一起,有的坐在沙发里,有的靠在沙发边,正在聊天。
那椅子在709室用了四年,崭新如初,放这才这么一阵子,就像要磨掉皮了似的。
会员看见他,笑着打招呼:“时老师!你好久没来啦!”
时诀也笑着说:“最近事情多。”
他们聊了一会,时诀就走了。
出了门,时诀顺着长街一路走,走了不知多久,一抬头,已经走到了不认识的地方。
李雪琳打来电话,说团队聚餐,让他快点过去。
时诀在餐会上喝了很多酒,他在心里计算时间,恍然发现,原来一转眼,又一个四个月过去了。
算出这个时间节点,时诀一直绷着的弦终于有点到极限了。
他又喝了几瓶酒,然后掏出手机,打电话给徐云妮。
他想见她。
结果可想而知。
那天半夜,时诀就在这浓烈的酒气中,发了一个幼稚的誓言——不都说为了他好吗?行,他一定不负众望,他一定功成名就,一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