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吧,杀人不过头点地嘛,你还能真的拎着枪去毙了她呀?”
李学武抽了一口烟,点了点头,道:“我这人愿意讲道理,既然厂里说会有解释,那我就跟大家一样等着解释”。
说完便在烟灰缸里掐灭了烟头,道:“至于筹备办的工作嘛,您也知道我有多忙,实在是走不开,就请您帮我回绝了吧”。
“唉~~~”
杨元松知道,自己没有给出李学武想要的答案,李学武也就没有给出他想要的答案,更没有给出杨凤山等着的答案。
文件下发以来,外界的形势一天一个样,如烈火烹油,日渐紧张。
李学武在做事,杨元松也在做事,只不过杨元松要做的,比李学武要做的更多,更难。
地震过后,轧钢厂困难职工期盼解决的住房问题,工人子弟的用工招工问题,轧钢厂内部的发展问题,以及日益增长的对于物质的需求问题。
下发的文件要求办中小型工厂难道上面不知道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怎么可能不知道,但当前的生产力问题就是没有得到解决,正常渠道的生产是供应不上需求的,那就只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了。
可现在要说联合企业,却也是一个死结,景玉农前面搞了一个合作方案,就是今天会议的大部分内容。
可在水果羊毛销售问题上搞了个大乌龙,现在羊毛的压力没有了,资金的压力也没有了,景玉农的这份方案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但需求和供应是成比例的,景玉农没有办法协调开这些工厂,更连不上线,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以轧钢厂现有的工厂为基础,进行优化改革。
但这么做,无非是新瓶装旧酒,玩的也是打马虎眼的招数。
不仅将分厂的职工闲置了,还将当前的产能清零倒退了,只怕她的工作还没做完就要等来抵制了。
李学武说的等结果,并不是在等杨凤山等人给出方案的解决结果,而是在等这件事的发酵所带来的结果。
无奈送走李学武后,杨元松也是就直接把电话打给了杨凤山,简单说了约谈的结果。
杨凤山是有些遗憾的,李学武并没有打消案件追查的想法的,更没有给出关于邓之望的调查意见。
最后,他也没有等到李学武同意加入筹备办公室的回复。
杨凤山在放下书记的电话后,只是神情落寞了些,看向徐斯年问道:“你确定那份证词里有咱们厂小车班司机的犯罪情况?”
“厂长,我也就只看了几眼,哪能都看全啊”
徐斯年苦笑道:“但他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