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定的改变。
让故事情节和舞台效果更加丰富了起来。
虽然朱载坖也不会唱什么京剧豫剧黄梅戏什么的,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所以,在朱载坖的指点和张罗之下,王府戏班也是应运而生,而且表演的曲目也是如今大明朝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话本。
这本书虽然成书也将近二百年,但在这二百年间,一直都属于是小范围传播。
知道三国故事的人不少,但能系统性的将这个故事讲全的人却不多。
所以在弘文馆和大明书局刚刚做出了些成绩和效应之后,朱载坖就让人了重金将市面上流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再做整理编辑,最后结成了现在的《三国演义》。然后又以大明书局的名义发布精装版的《三国演义》正本,使得这个故事有了系统性的前后逻辑。
因此这本书自然而然的也就是提前大火了上百年。
现在一本正版的大明书局出版的头版《三国演义》精装版在民间收藏家的眼里俨然也已经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精品收藏。
所以原来一两八钱银子的初始售价,现在都已经被炒了十几两的价格。
而之所以会炒的如此之高,一是因为大明书局出的这本《三国演义》制作精良之外,另外这套书还有了专门的正版版号。
这对于民间的收藏家而言,这版号无疑就是防伪标记。有了这些信息的加持,首版印刷的《三国演义》精装版不被炒個天价出来,那才是怪事。
毕竟,大明书局的印书风格也是市面上任何书商都没法仿制,所以,这也间接的导致了这本书的稀缺性。
因此现在的《三国演义》精装版,能被炒出高价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再后来印刷的《三国演义》精装版,因为不是头版的缘故,所以,价格也就回归了理性,也就是一两八钱的价格。
再高也不可能,再低也不可能。
毕竟,这一套书从排版到印刷,中间经历的环节还是非常之多,所用的人力物力,也是非常繁杂的。
因此,想要低价出售这种带有消遣兴致的话本读物,还是不太可能的。
毕竟,这种书不像是《四书五经》这种已经是烂大街的“通俗”文学,因此贵一些也是无可厚非。
所以现在有了大明书局的横空出世,也使得很多怀揣文学梦的失意文人看到了曙光,他们也在悄然间转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想法。
尝试着给大明书局投稿,以期待获得大明书局的青睐,使得自己的苦心创作的作品能够印刷成册,发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