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你那天来我这边我是知道的,是世蕃不懂事,拦着了你,不让你进来。以后你也不要责怪他了。”
赵文华一听严嵩这话,也连忙回道:“干爹说的是哪里话?孩儿怎么会责怪东楼呢?他也是一时之气。”
严嵩呵呵笑道:“知子莫若父,严世蕃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比你清楚多了。他就是喜欢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办事情,可是这种小聪明办小事行,办大事确实破绽百出。你现在到了裕王那边,我很欣慰。”
“如果将来有一天,老夫走了,世蕃一个人又撑不住严家门楣,还请你多多照顾一二,这样老夫就算是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赵文华连忙道:“干爹何故如此之想?您可是陛下最信重的内阁首辅,将来就算是告老,也是风光还乡的。”
严嵩又笑道:“风光?老夫在内阁的时候可以说是风光,真等到要离开内阁的时候,就不敢说风光了。我大明朝从太祖皇帝到今上,已历十一帝,除了明初建国之后太祖皇帝杀了李善长胡惟庸等丞相之外,后世帝王还没谁杀过百官之首,可是当今陛下却杀了夏言。”
“有了这个开头之后,以后的朝廷争斗想要善了,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了,所以,老夫岂敢奢求能够全身而退?而且为政之事,本来就是干的越多错的越多,但不干又不行。”
“徐阶看似安分老实,他其实也一直都在惦记着我的位子,还想着将来有一天能给他的老师夏言报仇,你说我能安然无忧吗?”
严嵩这些话说的赵文华也沉默了,这些事确实很棘手,尤其是他们这种站在漩涡中间的朝廷重臣,看似风光,其实都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但接着严嵩又笑了起来,“不过,老夫是幸运的。如果裕王孱弱,容易被徐阶等人蛊惑,那老夫的下场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当今裕王爷虽涉朝不多,但已有人主之城府,他不会轻易的偏信任何一方,而且在用人之上也是不拘一格。”
“要不然你怎么可能会这么顺利到裕王门下?由此可见,将来我大明如果幸运的话,至少还可再旺三十年!所以,你以后可要好好的辅佐裕王,千万不能像严世蕃那样这山望着那山高,景王哪里有储君之相?他不过就是陛下为了平衡朝局而推出来的棋子罢了。也就我的聪明儿子以为自己有多能耐,可以捧起景王来。”
“殊不知这将来谁跟景王走的最近,谁也没有将来。万幸你从没都没掺和严世蕃的事情太深,这也算是老夫不幸之中的万幸。”
严嵩现在对赵文华的说话,俨然都已经有了托孤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