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规则,使大明上下官僚皆可在新规之下,提高办事做事之效率能力。不负王爷及陛下所望。”
朱载坖微微的点点头。
他之所以让赵贞吉找张居正商议合作,其实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看张居正能够提前几年搞出那份让大明官员欲仙欲死的“考成法”!
历史上的考成法,是万历时期中确立的官员考核制度。
由张居正在万历元年提出,并推行到大明整个官场的考核办法。
新法规定: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要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然后,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有效实现了考评与纠偏相结合,改变以往主要靠吏部考评官员的方法。
现在朱载坖准备提前将此法弄出来,并让其还属于吏部之权,其目的也是简单,就是为了平衡阁部之权。
免得将来内阁出现一个能跟他相互顶牛的一时权臣,妨碍他以后的新政措施。
所以,在经过朱载坖的深思熟虑之后,他并没有将未来的考成法之权放在内阁,而是要放在吏部本部。
这样一来,在未来的时候,朱载坖就会拥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和对权柄的掌控。
到时候,他的意志就可以通过对阁部之间的平衡与控制,进一步的辐射到大明这座国家机器所能影响到的各个角落之中。
而且根据朱载坖所知的历史,张居正曾在万历初年推行的考成法,不仅作用明显,而且功勋卓著!
但可惜的是此法过于严苛,因而就得罪了很多想要躺平做官的士人。
所以,在张居正猝亡之后,他的一系列对大明有益的新法,皆都在一众百官的攻讦之下,被年轻无知的万历皇帝给废除或冷处理的扔到了一边。
以至于后来的大明不仅没有变得更好,还出了更多的道貌岸然之士,这些人除了会拿道德和时弊说事之外,真正可以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几乎约等于零。
但是风气如此,而大明最后几任的皇帝,又都是养在深宫,不知民间疾苦到底为何物的温室朵。
他们所能知道的百姓疾苦,和天下问题,也都是这帮只会夸夸其谈之人写给他们的奏疏文章。
而通过这样的奏疏文章,他们自然也不能看清楚大明问题的本质,以及切实的理解百姓为何苦,天下为艰的道理。
所以指望这样的皇帝去力挽狂澜,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现在作为穿越者的朱载坖,虽不敢说自己见过多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