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很快开始上路,裴元的锦衣卫依旧是在稍微靠后的地方,萧家父子和谷大用的马车,也都在锦衣卫的这波人旁边。
不知道是不是昨天连输两阵的原因,今天这一路,竟然异常的顺利。
路上的时候,前军抓了个猎人,送到了后队。
裴元向他打听了下,这才知道已经离了巨野,进入郓城的范围。
郓城县出过晁盖、宋江这等强人。
裴元想起智取生辰纲之类的桥段,再看看队伍中那些众人搜刮的钱财,很有一种独特的即视感。
于是,裴元连忙让人叮嘱前军,莫要随便喝人酒水,若是看见运枣的汉子,直接杀了了事。
裴元顺带给萧韺解释了一下自己的动机,“人心险恶,不得不防啊。”
不料,萧韺对他的做法十分认同,甚至还微微挺起胸膛,“裴千户不必解释,我也听过《水浒传》的。”
可能是这一路小心起了作用,接下来的两日,前军虽然陆陆续续发现了些流贼探子的身影,但是并未见到有大股流贼出没。
萧韺给出了乐观的猜测,他认为贼军已经彻底被甩在了后面,以那些流贼的散漫,后续应该是追不上了。
裴元也希望萧韺说的是真的。
等到离开了郓城,便是这趟行程的第二个节点阳谷县了。
一听说进入阳谷县的辖地,萧韺也很懂行的,让前军切记注意老虎。
谷大用读书少,听两人处理的有条有理,感觉就十分专业。
进入阳谷之后,众人明显的感觉到此地的气候有些不同别处,似乎水汽尤重,阴冷的特别厉害。
裴元给众人解释了一句地势卑湿,多余的也不想讲了。
无非就是那场大水闹的。
弘治六年黄河发大水的时候,弘治天子以刘大夏为副都御史,治张秋决河,他亲口告诉刘大夏,“古人治河,只是除民之害,今日治河,乃是恐妨运道,致误国计,其所关系,盖非细故。”
意思说的就很直白了。
古代啊,治理黄河呢,是为了帮助老百姓去掉这祸害。
今天啊,治理黄河呢,是为了避免黄河决口影响到大运河。一旦南方的粮食不能通过大运河运到北京,那么京师很可能会遇到麻烦。
弘治天子说的很委婉,但是意思已经都表达到了。
古人治黄河,是为了保民。
今天你刘大夏治黄河,是为了保运河。
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这么一对比也应该能领会了。
刘大夏身为弘治三君子,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