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达,要求加强通政司职权的那道圣旨。
再联系一下未来几年朱厚照热心边事,常驻宣府的历史发展。
裴元几乎毫不怀疑,这个边缘化的通政司衙门,就是朱厚照极为重视的政治班底。
也是他在政局上的突破口。
没有这一系列边镇文武的支持,难道朱厚照过几年要跑到北地去玩泥巴吗?
也就是裴元身为穿越者,知道朱厚照这些路数。
如果换成这个时代的官员,谁敢想天子竟然会主动离开京城,在边境建立第二中央呢?
所以现在不管是内阁,还是大七卿,根本没人留心到通政司的这些变化。
转任边镇,对于那些清流们来说,那不就是贬斥吗?
他们从小学习的边塞诗,除了那几个二愣子,至少有一半是在哭着写“我想我的妈妈”吧。
但是,对于知道后续历史发展的裴元来说,这些家伙可就太值得交往了。
至少在朱厚照溶解之前,这里的大多数官员都有着强劲的上升趋势。
除了这些原因,裴元之所以对通政司表现得很热心,还因为他的老哥哥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王敞,也是通政使出身的。
七七八八的算一算,这些老家伙在外面喊一声裴千户我不挑你们理,现在关起门来,各位未来的侍郎、巡抚、总督,是不是得叫我一声好弟弟?
裴元默默想象了一会儿,终究是没敢现在把这层关系挑破。
王敞在卸任兵部尚书前,还没算解除危险警报,等到他的山东巡抚落实了,大家看到他安全下庄了,以后的交情才能慢慢攀起来。
政治上的事情就是这么现实。
通政司衙门忙碌又清闲。
忙碌的是因为许多书办要整理誊抄奏疏,清闲是因为带品级的官员并无心这项工作,各自都在忙自己的事情。
只有一个叫做魏讷的左参议,不知道是有特殊的窥探欲,还是真就闲得无聊,那些书办们每整理一封奏疏,都要拿过来津津有味的看一遍。
通政司的其他官员都对此不闻不问,似乎有些敬而远之的意思。
裴元坐在角落的板凳上无聊了一会儿,忍不住对这老头多看了几眼。
其实想想,只要放平心态,在通政司上班也还不错啊。
每天各种国家大事都放在那里,可以随意查看,这和一边上班一边划手机看头条有什么区别?
这些各地情报保不保真不好说,但是内容绝对很丰富。
或许是察觉到了裴元时不时打量他,魏讷看了看裴元,直接询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