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杨廷和修改的史书中,直接夸大了江彬造反的可能和危害性,然后污蔑张永,无视王琼,杨廷和自己反倒成了最大的功臣。
只能说,感恩吧。
没有这些人乱搞历史,后世乱搞历史的怎么能有饭吃呢。
裴元听到来的人有臧贤,再算算现在的历史进程,心中顿时如同明镜一样。
李士实入京,执掌都察院事,相当于是捏住了舆论的喉咙,那些御史的声音将会被彻底压制。
不趁着这个时候推动恢复三卫,还等到什么时候?
李士实和臧贤会面,想必就是要统筹京中的内应,为恢复三卫做最后的确认。
裴元万万没想到,眼看自己要离京了,居然还触发了一个大剧情。
“宁王恢复三卫”可是比“梁次摅案”后劲儿更猛啊。
在历史上,宁王恢复三卫的过程,极其的复杂。
其中的谋划和拉扯,堪称教科书般的政治密谋。
宁王恢复三卫,想要完成整个流程,可以概括为闯三关。
这第一关,就是礼部。
没错,宁王恢复三卫,拥有审核权的不是兵部,而是礼部。
宁王拥有三卫兵马,本质上来说,是他作为王的礼制待遇。
是否恢复,首先必须经由礼部的仪制郞中点头。
这第二关,就是内阁。
礼部的仪制郞中点头后,会把这件事汇报给内阁,让内阁票拟,拿出意见,并且写出明确的圣旨。
这第三关,就是中官。
内阁写出的圣旨,必须得拿到司礼监盖印,才算完整生效。
为了闯这三关,宁王依靠臧贤这个操盘手,在京中大量的行贿官员,一点点的打通关节。
臧贤本身就是朱厚照很喜爱的一个弄臣,又有宁王的钱财开路,很多官员在他的腐蚀下,纷纷落马。
在没有裴元瞎掺和的历史上,王鼎并未这么早罢免,李士实也没能提前进京。
所以他们开始发动时,霸州叛乱已经结束,当时担任主攻手的是已经回朝做了兵部尚书的陆完。
宁王还用钱买来了礼部尚书刘春的默许,内阁大臣杨廷和的主动配合,以及中官里张锐和卢明等人的支持。
可以说,完全具备了闯三关的条件。
结果陆大尚书刚开始闯三关的冲锋,就直接扑街了。
直接负责此事的礼部仪制郞中刘滂,对此坚决反对,谁来说都不行,就算给我一千两也不行!
好在臧贤长袖善舞,很上道的询问道,“除了一千两,刘郎中还有别的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