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还要可观。
王敞虽然属于裴元团队中较为核心的人,但是这种大方向上的战略只能藏在裴元心里,于是裴元便很从容的说道,“确实如此,做什么事都需要钱。如果有大笔的钱财支撑,那就方便多了。”
王敞听裴元这么说,立刻很主动的提起,“其实,下官得到千户清查豆田的命令,也有所猜测。所以在统计豆田的同时,下官也在山东各地简单巡视了一番。”
“下官发现,除了大豆这种可以大宗贸易的物资,山东各地还种植了大量的。比如说东昌府、兖州、高唐、夏津、恩县这几处地方,还集中种植了大量的。按这边的人所说,‘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裴元笑了笑,“就算了,听着就不好惹。”
这个时代,能够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的,只可能是那些有足够余粮的大地主。
粮食不耐久放,特别容易霉烂,也特别容易在储存中因为积压产生的高温失火。
只要是有足够选择的地主豪强,一般都倾向于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卖成银子和铜钱,方便进行储存。
裴元开启大豆战争已经有些冒险了,可没信心双线作战。
而且南方的文官家族,对布产业的依赖性更强。
裴元想着,向王敞询问道,“山东的比起南方的如何?”
王敞在南直隶多年,对此也心中有数,答道,“应该是犹有过之。只不过山东在北方,冬日的气候寒冷,主要是做成衣、被里的填充物。南方的温度湿热,冬天也不那么冷,他们对衣被的需求不如山东这么强烈,所以他们的很多都是织成布。”
“南北的地理差异,就导致山东的生意,以贩卖原材料为主。但是南方的生意,则是以布成品为主。”
裴元也觉得大有收获,道了一声,“原来如此。”
裴元想了想,向王敞问道,“那假如在我在山东建造工坊,大量招募匠人制作布,你觉得有没有前景?”
裴元还是很喜欢这种劳动力密集型生产,这意味着在盈利之余,又能为他大量养人。
如果在山东生产布的生意有前景,裴元完全可以拿这个生意与合作者进行利益交换。
王敞听了老实答道,“只怕不是什么好主意。山东没有相关的产业,也没有足够的匠人。而且山东有大运河穿过,运输非常的便利,只要南方廉价的布运过来,哪怕加上运费,恐怕也比本地生产的布更便宜。”
“再者,一旦在山东建造织布工坊,本地的价格一定会迅速上涨。这种东西,本就是贫苦百姓御寒最需要的物资,价格哪怕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