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的揭示了日本内部的矛盾。
争贡事件,大明国内记录了一次,就是有名的嘉靖二年的宁波争贡。
但是结合日本国内的记载,其实争贡发生了两次。
一次是在日本国内争贡,就是这次正德七年的入明争贡。
一次是在宁波争贡,把日本国内的矛盾摆到了大明的明面上,就是嘉靖二年那次。
按照大明天子对日本十年一贡的命令,这两次争贡事件,其实跨度达到了三十年。
明朝的记载不甚详细,自然也就很难发现这里面的巨大机遇,也没有意识到大明帝国和日本微不足道的两次贸易,会引发了日本天翻地覆的变化。
之前说到了,和大明的贸易,是日本国内永乐通宝输入的重要财富口径。
最开始,这个财富口径,一直掌握在足利幕府将军手中。
足利义满向大明朝贡,得到了大量永乐通宝的赏赐后,立刻就动了心思。
制霸日本不如搞金融啊。
——我要炒币!
日本当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已经用了数百年的宋钱,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日本本地的自铸铜钱,以及小规模流入的洪武通宝。
于是,为了把这些大明钱币炒高,足利将军家族用了数代人的努力,推广手中的永乐通宝。
足利将军首先以政令的形式,强行要求各地诸侯不得拒绝永乐钱。
随后又发布《撰钱令》,宣布永乐通宝和宣德通宝可以用来缴纳段钱和年贡,其他的宋钱、日本钱作废,不允许再被使用。
足利将军势败之后,接过了朝贡贸易的大内氏和细川氏也发现了这个财富口径的好处。
他们也一致认为……
制霸日本不如搞金融啊!
我们也要炒币!
两家联手向大明朝贡,换取大量的永乐通宝,随后继续在日本国内炒币。
其他的日本诸侯都看傻了。
永乐通宝那么香吗?
大内氏和细川氏纷纷表态:快上车吧,来不及了,四千点只是起点。
于是其他日本诸侯也上头了,争先恐后的使用永乐通宝,并且在贸易中只认永乐钱。
经常玩日本战国游戏,和看日本战国动作片的,就会发现织田信长家的军旗上就画着永乐通宝,一些诸侯的头上、甲胄上,帷幕上,到处都有永乐通宝的纹。
后来丰臣秀吉一统日本,他琢磨着自己出身贫寒,想搞点流芳百世的形象工程证明自己的阔气。
那我干点什么呢?
干点什么能显得阔气又不失文雅,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