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
在历史上王琼是熬跑了杨潭和孙交,才当上了户部尚书。
可是那俩也是有背景的,滚蛋没多久就卷土重来,又轮流当了户部尚书。
王琼最后退避去的就是兵部。
王琼在兵部任上也做得很好,算是没有辜负他的一身才学。
可惜,那时王琼与杨廷和一系已经势同水火了。
相比起杨廷和那边党羽如织,王琼手中只有王守仁一个凶猛的打仔。
两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等到宁王叛乱结束之后,带路党的杨廷和一系趁着朱厚照溶解,一举成为了大明忠良,功劳最大的王琼和王守仁,全都没落得好下场。
王琼流放充军且不提了。
王守仁这个最大功臣,坚守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站出来坚决力挺王琼。
他在平叛奏书中慷慨陈词,归功王琼,而只字不提内阁。内阁做的也很绝,遍论功绩,却只字不提王琼。
面对着只要妥协就能兑现自己大功,获封伯爵的局面,这位后世有着圣人之名的王守仁,做出了什么选择呢?
——新建伯?
——老子不要了!
王守仁在《辞封爵疏》中公然为王琼不平,“王尚书未蒙显褒,而臣独冒膺重赏,是掩人之善矣”。
杨廷和自然气炸了肺。
踏马的,历史是我写的啊!是我写的啊!
我这就回家黑你!
于是在《武宗实录》中,这场南昌平叛,就成了王守仁以首级论军功,大肆屠城。率领乌合之众趁夜色滥杀灭门,冒领军功。
还足足杀死了几万南昌百姓。
要知道《内地征讨应废除首功疏》在历史上就是王琼提出来的啊,而且就是针对彭泽在四川滥杀提出来的,作为王琼唯一的知己,王守仁怎么可能犯这种错误。
而且各种的史料记载,也和《武宗实录》大相径庭,反倒是记录了王阳明严明军纪的事情。
之后杨廷和更是下场乱咬,几乎把王阳明的“心学”打成邪教。
但这样的小丑举动又能改变什么呢?
一切都敌不过王阳明临终的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裴元作为暗戳戳的小人,当然对这战力爆表的二人组也很警惕。
只是裴元做不出杨廷和那样无耻的行径。
做不出杨廷和那样无耻的行径,又担心会被这二人组蹲草爆锤,那该怎么办呢?
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