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的架子,和那些挑选出来的士兵们同吃同住,时时检阅,甚至为了尝试着了解那些达虏,还在豹房外的空地搭建帐篷,住在帐篷里。
当群臣们对朱厚照“穿着普通骑兵的铠甲,与寻常武将并骑而出”这样的事情勃然变色,连篇累牍的上书劝谏时,他们一定没想过,眼前这个他们看着长大的青年,不久后就会像他那些勇武的先祖一样,冒着大风雪,策马巡视北方的边境。
这样的皇帝,怎么可能会得不到军心呢?
就连裴元也叹了口气,对陈心坚感慨道,“猘儿难与争锋也。”
羡慕肯定是羡慕,裴元却也知道羡慕不来。
而且在这个大明国力逐渐走弱的时间节点,出现这样一位勇武的皇帝,实在是大明的幸事,也是裴元的幸事。
看到这样意兴飞扬的天子,裴元觉得自己的心态更加沉稳了。
只要朱厚照还活一天,裴元就不打算妄动。
等到街面上重新恢复热闹,裴元也回过神来,远方早不见了那些骑兵的身影。
裴元回头道,“让澹台芳土到智化寺来,我问问他补充兵员的情况。”
朱厚照都那么努力,裴元也不能懈怠了。
政治上的博弈固然重要,但真要到亮刀子的份上,自己也得有。
他上次离开京师去山东前,就叮嘱澹台芳土补充锦衣卫的人手,这会儿也该看看成果如何了。
而且朱厚照允许他在山东五府组建五个“行百户所”,这件事也得看看该怎么安排了。
接下来的很多事情,裴元都需要有充足的人手。
等裴元到了智化寺,便听守门的锦衣卫回报,说是有个姓夏的锦衣卫指挥使来见,一直在禅堂等候。
裴元心中一凛,没想到这事儿来的这么快。
他不动声色的向那守门的锦衣卫问道,“那人说是什么事了吗?”
那守门的锦衣卫摇头道,“没有。”
又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他的随从好像提了一嘴,这是什么庆阳伯长子。”
见那锦衣卫没什么要补充的了,裴元才对他警告道,“这件事不要乱传。”
又回头对陈心坚道,“让人给他们几个换个岗。”
现在是张家势大的时候,东厂的张锐又投靠了太后。
那张锐已经起了害人之心,裴元可不想在这种时候,被东厂的家伙发现自己私见庆阳伯的儿子。
裴元大步进了智化寺,随后在兵士的引导下,去了待客的禅房。
进了门,便见一个二十多岁,面相轻浮的纨绔子弟,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