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那就是当今天子。
只有天子这个规则外的人,才能任性的暂停谢迁的起复,坦住所有人的火力攻击。
而朱厚照在云里雾里的听杨廷和说了一堆什么“严厉的谢老师就要回来啦”之类的话后,猛然想起了陆訚的话,于是立刻恍然大悟。
杨廷和肯定是不希望谢迁回来的,谢迁回来之后,众多的门生故旧立刻响应,满朝大臣谁还会在意他杨廷和。
那现在作为唯一能阻止谢迁回来的自己,岂不是有了向杨廷和漫天压价的资格?
朱厚照没想到,围绕一个礼部尚书的空缺,居然能给自己虚空造牌,创造出了这么大的机会。
而那陆訚,既然早有提醒,想必也是有所预料的。
朱厚照一下子对陆訚的看法大为改观,这家伙有些不错啊。
瞧瞧手中露布上书的那几页纸,朱厚照心中也不免有些激动。
再更,爱看!
吏部尚书杨一清显然也意识到了杨廷和很可能会搞小动作。
只是他没想到杨廷和居然会为了这个,去和天子做出妥协。
杨一清为了防止陆訚的宦官身份,给这份很有见地的上书带来负面影响,还在努力的为陆訚护航。
一方面他认为陆訚自从提督军务以来,摧枯拉朽的击败了霸州叛军,确实卓有能力。
这么有能力的人,当然是个能分辨大是大非的人。
另一方面,陆訚本就是第一线的统帅。对各地的民情,都了然在胸。
陆訚说的话,有很大的可信性,也得到了满朝文武的广泛认可。
再一方面,陆訚身为宦官却能举荐名声极好,又主张限制宦官权力的前大学士谢迁,可见所思所想,纯粹出自一番公心。
既然出自公心,自当付之公论,而不是计较他的身份。
早就等着杨一清的陆訚,见到杨一清出来为他说话,立刻让人向杨一清表态。
我陆某人确实没有半点私心,你不要再帮我说话了,免得满朝文武误会。
杨一清看看如此傻白的陆公公,再想想前一段日子抓了个纹身哥就想给自己封侯的张永张公公,一时间,只觉得相逢恨晚,半生错付。
就在杨一清琢磨着,该怎么继续推动谢迁还朝的事情时。
忽然从内宫传来上谕。
等到众人听完,都面色古怪起来。原来竟然是天子以不敢劳动谢学士为名,直接否决了这个人选。
不少官员在不解之余,对当朝天子也是很懵逼的。
不是,这有你什么事儿?你踏马闲的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