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对陆訚的观感虽然还不错,但是对陆訚的来访,还是带着文臣对宦官根深蒂固的警惕。
在寒暄完后,杨一清直截了当的向陆訚询问来意,“陆公公身为内廷重臣,这次来见本官,莫非有什么要事?”
陆訚则故作坦荡的说道,“之前陆某因为心中不平,露布上书,受到了些许非议,多亏了天官帮着说话。”
杨一清在弄明白陆訚的意图之前,不想多惹是非,正要推脱几句。
就听陆訚又道,“是以这次陆某上书之前,想听听杨天官的意见。”
杨一清闻言略有些吃惊,“陆公公又要上书?”
陆訚叹道,“是啊。虽然上次提议的人选,被天子否决了,但既然陆某开了这个头,自然得有始有终。”
杨一清听了心中暗道,莫非之前陆訚的傻白表现是虚晃一枪,真正和陆訚勾结的人就要浮出水面了?
他想了想,不动声色的询问道,“那不知道陆公公中意何人?”
陆訚毫不犹豫的说道,“陆某没什么见识,自然相信朝中士大夫的判断。既然上次陆某提议的谢迁谢学士,受到了广泛认可,那么比照谢学士的标准来,想必是不错的。”
杨一清大感意外,“比照谢学士的标准?”
陆訚说道,“不错。”
这和杨一清预想的不太一样,他忍不住问道,“那陆公公属意何人?”
陆訚十分坦荡的说道,“前南京吏部尚书王华。”
随后说出了自己的依据,“谢迁谢学士乃是成化十一年的状元,王华王尚书乃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都是文采过人的一时之选。”
“两人登科之后,都担任过翰林修撰。完全符合礼部尚书,必出自翰林的硬性要求。而且品阶上,也都是位极人臣,足以服众。”
“谢学士光明磊落,和逆贼刘瑾势不两立。王尚书也品行高洁,在刘逆的打压下,不肯屈从,最终辞官致仕。”
“两人甚至还都是余姚人,有着大体相似的乡党支持。”
“这个人选,杨天官觉得如何?”
杨一清听了几乎愣住了。
因为这个人选,对他来说,简直太合适了。
杨一清的政治根基是什么?
是反刘瑾!
反刘瑾就是杨一清的政治正确。
王华不但在反刘瑾这一项上政治正确,而且在籍贯上也是满分。
因为当初的刘瑾和焦芳一党,除了针对江西人,还单列了一个余姚人!
也就是说,杨一清作为掀翻了刘瑾的那个人,天然的就是余姚王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