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寻找一个吸波率极高的材料并不难,比如自然界中就有很多,石墨就是其一,把石墨压成一块板,吸波率也会高得离谱。
但你不能用石墨板板打造战斗机吧?
想要称之为隐形涂层,尤其是战斗机用的,吸波只是基本门槛,还需要考虑高温耐性、超高速飞行磨损性、密度、还要和主体结构有良好的结合性,且不影响气动布局。
贴膜也贴不到发动机里面去,外形设计也占据“隐身能力”中非常重要的比重,最后和“隐身涂层”综合作用才能算切合实际。
战斗机是军工领域的皇冠,任何应用都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讲究一个“既要还要”。
但哪怕不是隐形涂层,一个全新的超材料结构,一个可塑性极强的成品膜,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牟仲义脱了外套,神情严肃了几分,对周瑞说道:“小周,莫激动,莫激动,你给我指导一下,吴华民你记录,我们做一套完整的检测。”
周瑞心说我不激动……但我觉得您别激动过头了。
吴华民正准备回头拿电脑,还好他有随身携带的习惯。
牟仲义却叫住了他,沉声道:“别用电脑,用手写。”
吴华民:啊?
转而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这张膜,真的这么厉害么?
第216章 打了小的来了老的?谁这么惨?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了深夜,材料二楼的实验室中,几人依旧在忙碌。
周瑞和牟仲义操作各种检测,韩子茵和吴华民手写记录数据,一式两份,确保无误。
在这个过程中,周瑞也对这种“超材料”结构,有了更直观的概念。
尤其是牟仲义作为吸波材料领域的专家,他的很多经验和判断,让周瑞更加清楚了这张膜的意义。
吸波率极高只是其一。
真正牛逼的,在于“膜”这种可塑性极强的存在形式。
以及……虽然还无法逆向,但可以预见非常低廉的制作成本。
存在形式为“膜”,代表着它的应用领域会极为广泛,可操作性大大增加。
低廉的成本,则代表着更多东西。
牟仲义手有点抖,不知道是累的还是激动的。
“太神奇了……它的可塑性太强了。”
他终究是忍不住切下来了一内内大小的样本,做成了玻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一番。
周瑞也体验了一下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基本功,老头居然手绘了张结构图,甚至没用过一次橡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