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在纸上写道,“狱有冤民,则天屯膏泽”。
方维道:“督公说的正是。”
第44章 请托
第二天晚上, 黄淮便派了小宦官到了文书房,叫方维去他值房里。
方维进了值房,行过礼, 黄淮笑道:“果然一说, 圣上便准了,又让我们将狱中系囚轻重,具奏上去, 圣上要亲阅。”又道:“事不宜迟,你速速起一道圣旨来。”
方维点头道:“小人这就到文书房起草, 掌事看过了, 再呈给督公。”
黄淮指一指案上的笔墨道:“你就在这里写吧, 不必再让文书房他们审一道了。”
方维点点头,便拿了张纸,写道:“古者孟夏断薄刑、出轻系,仲夏拔重囚、益其食,所以顺时令, 重人命也。我祖宗之时,每遇隆寒盛暑,必命法司审录囚系, 卿等皆先朝旧臣, 尝所闻知者。朕体祖宗之心,敬慎刑狱。”
黄淮看了, 点点头, 又道:“将圣上祈雨的诚心加上去。”
方维道:“督公教诲的极是。”又写道:“见今雨泽少降, 天气向热, 古人谓刑为祥刑,以其用之至当, 足以召和气、福国家。”
黄淮击节道:“很好。用的也对。”待方维写完了,便要报到陈镇值房。
方维却摇头道:“督公对我,赏识有加,小人感激涕零。只是历来圣旨起草,由文书房诸人发起,经掌事验看之后再报过老祖宗和祖宗们,这是司礼监百年来的规矩,小人不敢僭越。”
黄淮看了他两眼,点点头道:“你想的周全。”又将文书房掌事叫来,将前因后果与他讲了一遍,又将起草的圣旨给他。
掌事太监见此情形,自是没口子地夸赞一番,赞用词精炼,章法紧凑。黄淮道:“既然你也觉得好,便去呈送给老祖宗罢。”
待他走了,方维便跪下告退。黄淮笑道:“这可是个有福气的差事。”坐下喝了两口茶,又问道:“你可有什么亲朋好友,同乡同族在狱中的,如不是什么不赦的大罪,我都给你开恩宽恤则个。”
方维道:“小人家中父母亲族,俱已死绝。此时孑然一身,并无可求开恩之人。只是尚有一事相求,敢烦督公过问。”
黄淮挑起眉毛道:“你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