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上面的几个字给桑榆看。
桑榆接过来一看,上书:大理寺审案录。这可把她给镇住了,“二十一年前,风云剧变,此时长公主府祥云高悬……”巴拉巴拉。
桑榆略微翻看了几页,大概说的是崔叙带着大理寺众人查案伸冤之事,除了国子监和窦玉成一案,其他的案子都是别处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用大量的文笔和才气,极尽想象,将他们描绘成了上天的恩泽,下凡来替天行道的。
不得不承认,里面写得有理有据,若不是自己身在其中,桑榆怕是自己都要信了。
第四百三十四章:灵州
这?桑榆愣了,她知道崔叙和自己在长安是有些名声的,怎么离开小半年,都变成青天下凡了?
周良才一把接过戏折子,也不管能不能看懂,嚷道:“怎么就只有你们两个?我呢?里面可有我的戏份?”
桑榆压根儿没理他,对着盈娘道:“你说你要找我们报官?你有何冤屈?”
盈娘见状,眼睛亮了起来,快速抓起纸笔写道:“我要告灵武县县令和灵州刺史,他们派人放火杀了我全家六十八口!”
又是一起灭门案?桑榆警觉起来,“什么时候的事?你如何确定是他们放的火?”
盈娘抖着手写道:“我亲眼所见!”
盈娘口不能言,交谈起来有些费劲,但是桑榆七拼八凑,还是将事情弄清楚了。
盈娘的家在灵州的灵武县,那里背靠着贺兰山,自然的天阙阻挡住了突厥的脚步,这里成为了边境难得的乐土,它距离长安也不远,经济一度繁荣。
盈娘家里是当地的员外郎,她的祖父年轻时做生意赚了些银钱,到了她父亲这一辈,就给他捐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身,在当地也算是颇有威望。
虽然是个副官,没什么实权,但每一任县令都会给他个面子,算是过的有滋有味。
五年前,盈娘十四岁的时候,灵州迎来了百年不遇的干旱,这件事开始并没有引起大的sao动,灵武县的县令为了将此事瞒住,千方百计地截留了消息,逼着当时的大户出粮出钱。
作为灵武县的大户人家,她家当仁不让地出钱出力,帮着朝廷赈灾救济。
可是干旱一直在持续,远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