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也导致他内宅不稳,就拿谈明府来说,判的十桩家族纠纷的案子,其中两家就是朱大善人的。
这样的行事作风,也让他的评价两极分化的严重,喜爱他的人感激涕零,恼恨他的人咬牙切齿。
因为其不拘小节,从不耍的花招的做法,也让朱大善人的信誉值拉满,泾县人都道:“断案找衙门,作保找善人。”可见百姓对他的信任。
此时,这个向来花天酒地的大善人踱着四方步,来到桑榆的面前。
“一别数年,桑小娘子已经出落的如此大方,真叫人看了舒心。”朱大善人感慨道:“不知江小娘子可好?”
“她很好,只是此地混乱没叫她过来,待此间事了,儿定携蓁娘入府拜谢。”桑榆面带微笑道。
“好!好!”朱大善人满是激动之色,“若是江老弟泉下有知,他的两个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也该安息了。”
“这还要多谢朱伯父当年救命之恩。”桑榆真心道谢。
朱大善人就是当年从官府中将江家尸体要回去收敛起来的友人,当年的桑榆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又是初来乍到,怎能照顾好桑蓁、躲开暗中之人的窥视呢?
其中,朱大善人帮了很大的忙。
桑榆记得,她在江家假山里躲了一天一夜之后,使计叫邻里发现江家遇难,又偷偷摸摸地给朱家去了信。
那时候的朱家位于宣城,是真正的大户人家,朱大善人和江郎君乃是知己好友,听闻好友遇难连夜赶来。
桑榆清晰地记得,当时朱大善人对她说的话,“既然江贤弟已经遭到不幸,你们姐妹两个便和我回宣城吧,江贤弟于我有恩,我定会将你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照顾。”
那时候的她表现出了一股不符合年纪的冷静,“朱伯父,我不能这么做,我总觉得义父义母之死没有那么简单,若是我们姐妹出现在朱家,不但会遭到追击,还会牵连到伯父。”
“孩子,你这话可有依据?”朱大善人面露震惊,彼时的他还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是一个慈眉善目的长辈。
桑榆便将看到的事情说了一遍,拉着呆傻了般的桑蓁道:“朱伯父,义夫义母死的蹊跷,儿发誓,穷尽一生定要找出凶手。”
“好孩子。”朱大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