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日子好过些”,不过是借此和国库分账罢了!
夏阁老身为首辅,当仁不让,出面与皇帝谈内外分钱的账:“陛下,直隶及山西的欠俸,已经拖了一年有余。是否可以拨给七十万两现银,先把四品以下地方官的俸禄补了再说?”
皇帝道:“可以。”
夏阁老又道:“为了补国库的亏空,拟定江苏、浙江一带每亩水地加两厘的税。请陛下示下,现在是否可以免了?”
真君悠悠道:“百姓日子苦啊。分些也是应当,准奏。”
虽然这话是照旧阴阳怪气得叫人恶心,但穆祺还是颇为惊异的瞪大了眼:以惯例而论,预定要加的税就已经是皇帝口袋里的钱;居然居然松口肯给百姓减减担子,老道士什么时候这么拟人了?
皇帝悄悄摸了摸袖中的书册,冷冰冰并无反应。显然,无论那个隐匿于人群中的谪仙如今身在何处,他对自己的举措都实在无话可说,只能沉默了事。
飞玄真君被奇书折腾了几日,如今好容易掌握主动,心下不由快慰:
“其余利国利民的事体,阁老可与六部一同商议,拟一个条陈来朕批。只要合乎情理,都可以允准。剩余的银子再凑一凑,朕想法子补上一笔,先把太庙给修一修吧,也算朕敬天法祖的一点诚心。”
闻听此言,殿中所有人眼皮一跳,立刻领悟了端倪:
戏肉来了!
无怪乎皇帝这么豁达开明,对拨款的奏请百依百顺,原来交换的伏笔,埋在这里!
皇帝以外藩入嗣,年少登基,为了将自己的亲爹兴献王追尊为帝,与时任杨首辅父子斗了个天翻地覆、山崩海啸,仅廷杖而死的四品以上官员,便足足十六人之多。大礼仪闹到最后,杨首辅废为庶人,病逝家中;其子杨用修流放岭南,终身未获赦免。不过杨用修才气横溢,穷而后工,据说在岭南痛定思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文章定能永垂不朽云云。
不过,朝廷官员们并无此为文学史献身的伟大情操,更不愿意用臀部硬顶圣上的廷杖。于是大家随风摇摆,也就默认了皇帝追尊生父的举措。
可老道士的欲望似乎无穷无尽,手段也得寸进尺。追尊生父之后是上谥号,上谥号之后是修陵墓,如今陵墓修完,宫中又隐约传来风声,说皇帝似乎想把他亲爹弄进太庙里吃一碗冷猪肉!
——这就实在是太过分了。太庙祭祀历代先帝,主殿供奉的牌位是有数量限制的。如果兴献王的牌位挪进去,谁的牌位又会被挤出来?一个连皇帝的边都没有沾过的藩王,还能鸠占鹊巢,抢正牌皇帝的编制是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