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前两张专辑《taylorswift》和《fearless》中,藏起了自己更成熟的想法,而是将歌曲的主题局限于家庭和校园。
这才是一名少女需要关心的,此时谈其它的主题,都显得为时过早!
霉霉以乡村音乐为底色,成功的塑造起自己的音乐人格:聪明伶俐的活泼少女。
少女时期的黄蓉,谁不喜欢呢?
此时,霉霉在大众眼中的标签就是:来自小城市(亲切感),中产家庭,家教良好,有点叛逆,小小腹黑,样貌可爱。
这一切都符合大众的审美,难怪她能一炮而红。
但是可爱的小美女很多,永远有更年轻的小姑娘出现。
霉霉又很聪明的在大众对她新鲜感消退,感到厌倦前,主动做出了成功的转型。
等到霉霉的第三张和第四张专辑时,她一步从乡村音乐,跳到了都市流行。
音乐人格也从来自小城市的伶俐少女,转变为都市丽人。
这时,大众又仿佛看到了那个一直很喜欢的,来自小镇的少女长大了,她成为了都市中的一名丽人,开始苦恼起工作,买房,结婚等烦恼。
亲切感和代入感简直是爆棚!有过前世经历的林源知道,霉霉的音乐之旅,一共经历过3次大的转型。
她每一次音乐转型,都是在在她原本音乐人格上做进一步的深化。
大众看着霉霉一步步长大,从乡村少女最终成长为君临天下的流行女帝。
这种养成般的成就感,简直是爽爆了。
也无怪乎她在全球会有那么多的死忠粉丝。
值得一提的是,霉霉的音乐人格是无可复制,别无分店的。
在此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实:音乐人格也有高低之分。
有些歌手总是唱苦情歌,一副为情所伤的模样,这逼格肯定就提不起来。
比如说宝岛女歌手彭佳慧,演唱实力毋庸置疑,作品的传唱度也很不错。
但是《走在红毯那一天》,《相见恨晚》这些代表作,浓浓的恨嫁风扑面而来,塑造出一个痴情怨女的形象。
这种音乐人格的魅力,肯定是比霉霉这种:老娘最红,老娘天下第一的形象,要差上好几十条街。
还是那句话,音乐人格是由歌手的:声音人格,作品以及个人形象共同塑造的。
霉霉在这三项上,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她才能塑造出自己在不同时期,璀璨夺目的音乐人格。
这种成功,是极具个人特色,无法被复制的。
还有一点,在年轻人以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