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满足。
看到林源吃的这么香,贝蒂也不再迟疑。
她也舀起面前的咖喱鸡,送入自己诱人的红唇之中。
“真的很好吃!我感觉这一刻,来印度受到的创伤,都被治愈了。”贝蒂说了一句,然后就不再多说,开始专心的消灭眼前的晚饭。
两人埋头一阵猛吃,不到十分钟,面前的食物都被一扫而空。
此时,贝蒂才摸着肚子说道:“是我们太饿了?还是这家店确实做的好?”
林源想了想答道:“都有吧。印度本来就是咖喱大国,在这儿吃到最好的咖喱一点都不奇怪。”
印度所处的南亚,纬度较低,因此温度很高。食物在这儿极容易变质,散发出不好的味道。
因此,当地人习惯用咖喱这种含有大量香料的调味剂,来掩盖食物中的异味,这才是以前咖喱盛行的最主要原因。
现代化的今天,虽然已经没有以前的需求了,但是重口味的东西,还是受到大家的普遍喜欢。
“看来我们选择这家店是选对了,墙上这些挂画是什么?看起来好有年代感了。”吃饱饭后,贝蒂才有心情关注起墙上挂着的画。
这是三幅巨大的人物肖像照,看上去很普通的三名中老年印度男子,并没有什么特色。
可是就这样堂而皇之的挂在最醒目的地方。
林源解答道:“这是印度的传统,挂的是这家店老板的爷爷,爸爸还有他自己。”
“啊?为什么会这样?”贝蒂问道。
“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能够凸显出这家店的传承。那些老顾客看到老板爷爷,爸爸的照片,就会想起以前在这里吃饭的日子,也会更加认可这家店的传承。”林源解释道。
“另一个原因,就是印度这儿的职业固化很严重。老板只能选择继承祖辈留下来的饭碗,很难自己选择另一条人生道路。”
在印度,往往一家人都是世代相传的从事同一个行业。
爷爷爸爸儿子都是裁缝,或者都是鞋匠,不会轻易的转行。
虽然国内也有子传父业的情况,但那多半是出现在有独门秘诀,或者是父业实在太香的前提下。
而印度则是无论好坏,大多数父子都会被锁死在同一生态位上。
有点像中国明朝时期的户籍和固定职业绑死,一旦完成划分之后,世世代代从事同一职业。
这既是一种职业固化,也是一种阶.级固化。
贝蒂当然明白这个,于是她说道:“种姓制度,再加上职业固化,印度的社会真是一种死气沉沉的强稳态结构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