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北你展现出来的眼界跟潜力,远超一名初级方程式车手的层次。”
“我坚信你终有一天,能踏入f1围场的殿堂!”
斯塔勒意思表达的很明确,陈向北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了自己,而不是外界认为的赞助资金或者私人关系。
“谢谢你的认可,斯塔勒先生。”
陈向北笑着回了一句,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暖流。
很多时候自信跟外人认可是两种概念,能在目前阶段坚定不移支持一名中国新人,确实需要一点信念跟“勇气”。
“北,不用客气,我的认可来源于你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没错,无论是斯塔勒也好,还是看台上的观众也罢。
陈向北能收获支持跟认可,以及逐渐改变世人的眼光,根源在于他的速度跟成绩。
没有实力作为基础,他只会被默默的淘汰跟遗忘!
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捷豹汽车停在了一座非常现代化工厂面前,大门上方的硕大招牌写着布朗gp的名称。
不过在厂房墙体很多地方,还是有着本田的“h”标志,告知着世人它原本的身份。
斯塔勒领着陈向北走进厂房内部,相比较原超级亚久里总部的空空荡荡,这里面充斥着各种设备仪器跟赛车部件,一眼望去至少有数十名研发工程师正在认真工作。
虽然这个世界观看f1比赛的车迷数量接近十亿,但对于赛车的研发过程了解的却不多。
事实上f1赛车研发出来飞驰上赛道之后,并非这辆车就陷入停滞没有更改,全年整个赛季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升级,这样才能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一支车队开局速度很快,各种碾压对手大杀四方。
结果跑着跑着,就逐渐落在后面查无此人,往往就在于车队后续跟不上。
类似情况更多出现在小车队身上,比如说22年的索伯车队,开局c42靠着围场内重量最轻的优势,基本上占据着“地球组”头排的位置。
只是随着赛事的进行,车队资金跟研发就比不上那些大车队,逐渐被对手追近跟超越。
至于大车队越来越慢,原因有可能是升级幅度不够大,也有可能是出现了“负升级”。
毕竟实战跟风洞中的模拟数据不同,还得考虑赛道布局跟车手适应能力。很多时候看着升级部件在电脑数据中很美好,实际应用上去却一塌糊涂。
所以想要保证一辆赛车全年具有竞争力,以至于造出一辆真正的“火星车”,对于车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