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规模大了根本就绕不开垄断霸主。
真以为港岛的那几位制衣大王,还有他们背后牵连的纺织品利益集团是吃干饭的啊,搞不好是要死人的。
不知道是不是运气使然,反正武锋手下的制衣厂规模,不会引起真正的垄断霸主关注,能够在衣服鞋帽市场喝一口汤。
事实上不用蒋天生和韩宾提醒,前世看过不少重生商业小说的他,本能就对港岛的制衣大王心存警惕,做a货生意的时候有意规避了风险。
同时不停催促内地那边加快建设进度,还不断派遣相关工作人员过去,做好新招员工的培训事宜。
对于制衣厂招募的员工,武锋也是有要求的。
起码得有一半是退伍军人,给了之前所在部队一百人名额,其余的直接对接当地的武装部,有钱任性。
只要内地那边的厂子开起来,就不用再这么小心谨慎了。在这期间,每月都能从漂亮国那里,直接运来两次废纸,所有的收益都以rmb的形式存入了银行备用。
事实上,他手里的港币和美刀现金流,一直都在消耗。
好在收入渠道够多,每月的收益已经快要逼近一千万港币了。
每每计算自家收益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感叹一声:这时代,真是个做实业的黄金时期啊,单单小制衣厂每月都能提供超过三百万的收益!
这期间,比利时布鲁塞尔那边传来好消息,拿去参赛的作品又获奖了。
两部民俗作品的欧洲版权,一共加起来卖了一百三十美刀,也算是很不错了。
就此,由武锋提议,银都机构具体派人执行的海外捞奖计划顺利结束。
不说获得的奖项,单单就是欧美版权,一共便卖出去了两百八十万美刀!
这可是额外收入,之前从来都没有想过的。
武锋手下的《旺角新闻》,还有左派报纸又狠狠的引爆了一波舆论浪潮。
港岛电影圈人士被震得目瞪口呆:还能这么玩?
去了漂亮国捞一笔,转身又去欧洲捞一票,牛啊。
新艺城那边得了指点,此时也正处于送片子前往欧美冲奖的沉默期,对此并没有多少反应,当然心中更加期待了几分是应该的。
倒是嘉禾有些急切了,再一次打电话过来邀请武锋做客。
邹老板的心态很好理解!
之前,整个港岛只有邵氏电影公司,和嘉禾电影公司敢于冲击欧美市场。
结果很是惨烈,李小龙之后的成仕龙,并没有顺利打入好莱坞。
前两年连续拍摄了《杀手壕》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