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知道。”周浩然才不会轻易上当,这种问题就不能正面回答,“印刷厂那边的成本核算很复杂,印刷数量越大,均摊到每册书的成本就低。如果小规模印刷,成本就会很高。到底能赚多少,我还真不太清楚,要看书商那边的核算。”
“书商?”
教导主任有些惊讶。
“是的,这是个大工程。”周浩然得上点价值,不能只纠缠在钱上,“我们的想法是尽可能的把《状元手册》发到所有的高三学子手中,明年高考的时候,让所有人都能考上大学。想把这么大的事做成,还真得有专业的图书行业的人士来操办。”
张校长出过几本书,他很有经验,认同道:“的确是这样,一本书的运作很复杂。不说别的,把书从印刷厂里运出来,按照数量发到学校,这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物流工程。”
周浩然恍然大悟的说:“校长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怪不得书商那边说做书不挣钱,图的是文化的推广和知识的普及。原来卖书的门道这么深啊!”
要不是提前交底,东方朗也都差点信了。
图书不赚钱,这的确是常识。
可实际上,周浩然接触到这行之后,知道这里面的一些利润分配之后,才知道图书其实是一个很暴利的行业,比服装行业也差不了多少。
图书的利润分配,会围绕着一个数据展开。
就是书后封面的标注的“定价”。
通常来讲,一本书的定价里,10%是印刷厂成本,10%是印刷厂利润,10%-20%是出版社的利润。
书商基本是以3-4折的价格,从出版社那里购书。
然后以5-6折的价格,卖给书店。
也就是说,书商的利润是20%。
而这20%的利润里,如果是运作有版权的图书,还要支付大约10%的版税。
所以大部分的书商如果想单干,一般都会选择没版税没版权的书来运作。如果是一些有版税的书,那一般就是出版社干了书商的活,吞掉书商这个中间商的利润,就可以支付版税了。
书店可以占出图书利润的40%,是最大头。
可书店的开销也大,有场地费、水电费、装修费和库存积压,也有大量的图书导购员。
平均下来,图书的确不赚钱。
每一个环节都不赚钱。
可是,周浩然现在搞的这个卖书生意,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模式,是“点对点”的交易。
直接把印刷厂和学校对接!
取消了所有参与分享利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