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然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暗忖:“女徒弟还是少了。”
利用信件渠道,来模拟互联网线路。
的确存在着很多不便之处。
不过这没动摇他的信念。
创新嘛!
必然会伴随着磕磕绊绊,从来都是车到山前了才能发现路。
“先这样吧,你辛苦下,把这172封信都写好地址、贴上邮票,发出去。”
周浩然找了个女学徒,就是为了做这种心细的文秘工作。
乔诺本身也很乖巧,“周老师,寄件地址写什么?写咱们单位吗?”
“单位?不行!”
周浩然可不能泄露电视台的身份。
要是让客户们发现,是电视台的人在给他们写信,在给他们提供企业发展指导,最后的目的是让他们来电视台打广告……
那就很可能会导致在签单的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可这发件的信息,要写什么呢?
这是本地寄信。
客户很可能会循着寄信地址找上门。
见面之后,发现周浩然是个卖广告的,是在玩信件推销,脾气大的搞不好就动手打起来了。
所以必须得有一层值得人信赖的身份!
什么样的身份可以呢?
像周记者这种简单的伪装肯定不行,接触多了必然露馅。
最好是真实的身份!
这一刻,周浩然脑海中就想到了那个乱哄哄嘈杂的外滩,那一片拆迁房中残留的小屋——红楼茶馆。
这是一个延续两三百年的行当。
掌司商业!
理由恰当!
看来是没法逃避了,只能是从历史传承中寻找答案了。
“你等下!”
周浩然让女徒弟先写别的,他去打电话给刘正月老爷子,询问红楼茶馆的具体地址。
五分钟后,拿着记录好的地址来交差。
乔诺看着小纸条,就苦着脸,“周老师,这在外滩呢!”
“嗯。”
“寄信的时候,我得跑到那边的邮局呢!”
“你多辛苦。”
“寄信人写谁呀?”乔诺轻轻一叹,只能乖乖服从,“周老师,写你的名字吗?”
周浩然道:“写我,前面加个括号,括号里写‘先生’……不,写‘大先生’三个字。”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既然要一个身份。
那肯定得要最好的!
我是周大先生!
……
周浩然拿着存折,去了银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