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就是眼下这个经济粗放的年代最重要的赚钱工具。
后来互联网行业轰轰烈烈的兴起。
短短的十余年里,就在国内的经济结构里覆盖了方方面面。
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互联网消除了信息差,让供给端和需求端可以有效的对接起来了,很难再出现“一方有货但卖不出去,一方没货但没地方买”的信息窘境。
一些互联网企业家,解决了社会结构里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信息交换困境。
一代代的首富都出自互联网行业,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周浩然的信,在前互联网时代,就很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九合文化公司?”
姜雄看了信,才发现这竟然是一封图书经销商的来信。
周浩然道:“这个赵老板,说是外地人,刚来海港没多久,没什么本地关系,你认识不?”
姜雄摇摇头,“不认识。”
“你可以跟他联系下。”周浩然要把信息资源对接上,“他做过很多年中信的渠道,积累了很广阔的北方图书行业的关系网。现在脱离中信单独出来创业,手里缺图书资源,正好和我们的教辅书项目对接上。”
姜雄认真的看了这封信,就很吃惊,“这是真的?”
“大概率是真的。”
周浩然有这个自信,对方是来找个寻求帮助的,骗子一般不会做这种事。
姜雄很兴奋的说:“如果他真有渠道,那真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北方市场……在北方做生意,跟南方一点都不一样。”
周浩然笑笑,“理解,北方的人情往来更重。靠你一个南方人,想短时间内打开北方的市场,的确不容易。”
姜雄如获至宝似的抓着手里的这封信,“要是真有效,那就太好了!”
“你去联系他,就说周大先生通知你,让你去帮忙的。”
周浩然尽量不主动下场。
主要他太年轻了。
很难让人信服。
还是在幕后指挥,更加的游刃有余。
“教辅书的项目,现在就缺北方市场了。”
姜雄很激动。
“那就尽快行动。”
周浩然也觉得这还真是巧了。
他运作第二批的客户,主要是围绕着经贸开发区那边的贸易公司展开,想要通过这些贸易公司的手,打开国内的销售渠道。
甚至那边还有很多外贸公司,有着欧美、韩日、东南亚的销售渠道。
“不过……”姜雄还是有些担心,“如果他们是真的,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