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昀的位置,她将拂尘轻甩,悠然说道:“郑大人许是危言耸听了,陛下乃真龙天子,大宋国运正是否极泰来之时,一些小毛贼又算得了什么?”
郑清之睁大了眼睛,扭头看向朱雯,面上露出惊愕之色。
小毛贼?今年的叛乱比此前的任何一年都要猛烈,一个不慎,就是神器变易之举,岂能说得这么轻描淡写……
等等!
猛然间,郑清之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各地之所以发生叛乱,全是因为这名护国法师的到来,若非此人,成吉思汗已死的当下,一朝兴兵,将蒙古大军赶回草原也绝非不可能,可如今官家为了长生,把国力都用来炼制长生不老药,哪里有心思驱逐蒙古。
这仙姑,莫不是蒙古派来蛊惑君王的奸细?
这个念头从郑清之的心中产生,但是他没办法说出来。
长生不老药是货真价实的,而且还让他喝了,他否定雨文仙姑,在旁人的眼里,就是不愿意让陛下长生不老。
大宋,危矣!
不知郑清之趴在地上想什么,赵昀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向董宋臣吩咐道:“哼!拟旨,平乱之事就交给史爱卿去办,办好了,重重有赏。事关长生不老药,不可怠慢,允先斩后奏之权。”
史嵩之闻言大喜,接过圣旨,兴奋地说道:“微臣领旨!”
一方面要为长生不老药准备原料,一方面要平定叛乱,一方面还要防备蒙古,赵昀下旨倒是简单,实际办起来哪里有那么容易。
日子一天天过去,南宋治下越来越乱,到处都有农民起义,宋兵像救火队员一样到处赶,有时能成功镇压,把起义军招安,有时没能成功镇压,反而让起义军占据了县城。
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叹息,此乃亡国之兆。
而两浙路,也开始流传起了一则谣谚。
“火德已死,世尊活命,岁在甲辰,天下大吉。”
何为火德?按照五德转移论,赵宋便是火德。
世尊活命,即为大圣活命世尊夷数和佛。
甲辰为何?今年便是甲辰年。
“赵家皇帝天命已失,活命世尊的使者将在今年取宋室而代之。”
这一说法在两浙路广为流传,并且也在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淮南东路等地进行传播,匠帝庄的名气越来越大,活不下去的百姓,看不见出路的起义军,纷纷前往临安府投奔匠帝庄。
事到如今,就算是收了匠帝庄的钱,周遭各府的知府也不能再视若无睹,当即兴兵,平定匠帝庄之乱。
这一日,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