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再战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
“吾身为江东之主,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江东万千士民性命考虑。”
“我意已决,就依子布之计,举江东归顺于朝廷,归顺于曹公!”
张松长松一口气,整个人如释重负。
周瑜却拳头紧握,苍白的脸庞霎时间憋红,眼中燃起无尽的失望。
就在他想要劝说时,孙权却抬手阻止,叹道:
“公瑾,你不必再劝了,我知道你不愿降曹,更不愿吾兄开创的基业,拱手送于曹公。”
“可大势已去,已非你我所能挽回,再执着下去,你周氏一族,我孙氏一族,只怕皆要步蔡蒯两族的后尘。”
“你若真是念着吾兄与你的情份,就死守住赭圻塞,尽可能拖住大耳贼,为曹公回师南下,大军过江接管江东,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吧!”
说罢。
孙权向着周瑜躬身一揖,近乎恳求道:
“公瑾,权在此拜求于你,跟我一起放下个人荣辱,为我孙氏一族,为我江东士民,争得一条生路吧!”
众人目光,齐聚向了周瑜。
周瑜眉头深皱,拳头暗暗握到隐隐作响。
孙权这番言行,看似是在恳求他,实则却是将他逼到无路可选。
身为主公,都对你这个臣子,如此低声下气的恳求了,你还想怎样?
你难道当真不顾孙策的情份,无视孙氏一族生死,非要违抗主命,与刘备死战到底吗?
若果真如此,你周瑜岂非成了不忠不义之徒?
“公瑾…”
鲁肃想要劝说,却又无从开口,只能摇头一声暗叹。
气氛死一般静寂。
良久后,周瑜长吐一口气,紧握的拳头松了开来。
“既是主公心意已决,瑜还能说什么,我从命便是。”
他还是选择了退让。
孙权长松一口气,暗自窃喜,当即盛赞了一番周瑜的“深明大义”。
降曹之议,就此定下。
孙权当即便派吕范星夜渡江上,向驻扎于北岸濡须口的徐晃,通报他要举江东归顺的决定,并快马北上前往潼关面见曹操。
接着孙权便留周瑜,统帅残存的一万人马坚守赭圻塞,尽可能为曹操回师南下接管江东争取时间。
孙权为防江东有人拒绝降曹,趁势作乱,便星夜兼程赶回秣陵坐镇。
天黑之时,该走的已走,帐中只余下了周瑜和鲁肃。
“公瑾,你当真心甘情愿,跟着他归降曹贼吗?”
鲁肃忍不住开口相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