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直至灭掉,不是被人扑灭,而是烧无可烧自己灭掉的。
这时数百辽军才冲进了火场,直奔苏轼所住的屋子,里里外外搜寻了半天,却意外地发现,火场内外竟没发现任何一具尸首残骸。
亲自带兵的耶律斡特剌慌了,不死心地下令仔细再搜一遍,不仅搜苏轼住的屋子,还要将整个馆驿范围都搜一遍。
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很显然,苏轼并未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死。
耶律斡特剌呆怔半晌,不由勃然大怒。
脾气暴躁的他,当即朝禁军狠狠抽鞭发泄,一通施暴后,耶律斡特剌终于冷静下来,恨恨咬牙下令关闭城门,全城搜捕苏轼。
事已做到这个份上,就不必遮遮掩掩了,苏轼必须死,跑了也要抓回来弄死!
于是第二天开始,辽国上京的各个城门布下了重兵,对进出城门的人严密盘查,每一个出城的人都被拉到苏轼的画像前仔细比对,确定毫无相似之处才肯放人。
因此一事,上京许多人倒了大霉。
世上的人千千万,终归有一些容貌眉眼相似的人,可是如今,上京城里无论谁长得像苏轼,都会被官兵粗暴地抓起来,扔进大狱里,等官员一个个甄别辨认。
许多人就这样莫名其妙遭了牢狱之灾,辽国上京的气氛因苏轼一人而变得人心惶惶,低抑凝重。
更有意思的是,辽国官员差役也都不是什么善茬儿,对那些长得像苏轼的人,被抓进来后难免一顿大刑伺候。
那些被抓进来的普通百姓商人哪里受得住这个,尝了几样刑具后便痛哭流涕地招认,承认自己是如假包换的苏轼。
于是全城搜捕的这两天,上京的大牢里莫名多了上百个苏轼,搞得审问的官员们都懵了,朝会时私底下互相一对账,哎?咱们国都里的苏轼最近是不是有点产能过剩了?
尴尬又离谱。
…………
三日后,飞狐兵马司。
赵孝骞坐在官署正堂内,蹙眉看着手里的一封密信。
密信是甄庆派人送来的,辽国上京盘查得厉害,这封密信是好不容易送出来的,三天三夜不停歇的奔行,才将密信送到赵孝骞的手上。
“苏轼被困在上京了?”赵孝骞有些不安。
从甄庆的信里,赵孝骞知道了上京如今盘查得厉害,尤其对出城的人,查得特别严厉,苏轼被甄庆安置在城内一处民居的暗室中,民居被辽军搜查过几次,暗室没被发现,苏轼的处境倒是暂时安全。
但麻烦的是,上京的各个城门盘查太严厉了,甄庆动用了各种人脉和手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