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有答。”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派人告诉折可适,把那两支西夏使团都带回来,我倒想知道李乾顺打什么主意。”
西夏使团来得很快,二十里路两个时辰就赶到了。
两支使团,人数加起来大约五百余,寥寥数名官员,大部分是随从和牧民,用来驱使牛羊战马的。
使团为首者名叫“李金真”,赵孝骞一听名字就皱眉,这名字怎么透着一股浓浓的棒子味儿?
李金真是个三十来岁的男子,是西夏皇室的外戚,大约是西夏后宫某位太妃的族亲。
李乾顺亲政后开始全力清除小梁太后的势力,西夏朝堂人人自危,倒是以前那些不重要的人物幸免于难,有的甚至得到了升迁,眼前这位李金真便是如此。
李金真见到赵孝骞时表现得非常虔诚,见面纳头便拜,而且是双膝跪地的那种大拜。
“西夏使臣李金真,拜见大宋河间郡王殿下。”
赵孝骞笑着扶起了他,道:“贵使不必行此大礼,我的身份受不住。”
李金真虔诚地道:“久闻郡王殿下之威名,外臣日夜辗转,不胜神往,今日得见殿下玉容,仰殿下之风采,外臣此生于愿足矣。”
赵孝骞脸颊一抽,神特么“玉容”,夸我的时候不能直白点吗,直接说我帅不就完了。
本来有着审问西夏使团的打算,结果人家见面又是双膝跪拜,又是一番赞歌,“玉容”这么离谱的词儿都用上了,赵孝骞倒真不好意思冷酷到底。
伸手不打笑脸人,赵孝骞只好下令帅帐设宴,款待西夏使团。
酒宴摆上后,赵孝骞顿时后悔了,早知道这么离谱,直接打发他们吃盒饭多好。
西夏的风俗有点怪,说得好听叫“多元化”,说得难听就是“大杂烩”。
他们既吸收了中原文化,也学习了辽国的游牧风俗,同时在风土人情这方面,西夏还跟西边的吐蕃学了一身坏毛病。
酒宴刚开始,李金真便端起了酒杯,赵孝骞以为他要敬酒,于是主动地端起了杯,刚露出应酬式笑容,没想到李金真竟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
唱词没听懂,大约是西夏本地方言,内容估摸跟祝酒有关,在场也没个自己人翻译一下,万一人家笃定自己听不懂,用唱歌的形式骂自己怎么办?
这一顿唱啊,足足唱了一炷香时辰,李金真端着酒杯唱得声情并茂,帅帐内所有人静静地看他表演。
李金真的嗓音说不上好,唱词也听不懂,赵孝骞更无法评价这货唱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荒腔走调,只能耐住性子,微笑地看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